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鍾肇政

增加 81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Download (20).jpg|缩略图]]
'''鍾肇政'''({{bd|1925年|1月20日|2020年|5月16日}}),[[台灣]][[小說]][[作家]],為台灣[[客家人]],生於日治時期臺灣新竹州大溪郡龍潭庄字九座寮(今屬[[桃園市]]龍潭區) 。曾任國民小學教師、東吳大學東語系講師、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總統府資政 。在台尊稱其為台灣文學之母,與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相互輝映。
==經歷==
195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婚后》。
1976年起任《台湾文艺》主编。
 
==獲獎==
1966年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1979年獲得吳三連文藝獎,1986年獲台美基金會成就獎,1992年獲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1999年獲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國家藝術基金會文藝獎,2000年李登輝總統頒贈二等景星勳章,2001年獲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2003年及2004年陳水扁總統先後頒發第二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二等卿雲勳章,2016年獲第35屆行政院文化獎<ref>[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516003947-260405?ctrack=mo_main_recmd_p03&chdtv 客家文學巨擘 鍾肇政今晚辭世 享壽96歲],中國時報,2020/05/16。</ref>。
== 阅历==
钟肇政,笔名有九龙、钟正、赵震、路加、路家等。1925年生于台湾省桃园县龙潭乡。1943年淡水中学(现在的淡江中学)毕业之后,升学考试失败,在大溪的国民小学当了一年代课教员,1944年进入一年制的彰化青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被[[日本]]统治者征召入伍,为"学徒兵",在大甲的海边构筑铁砧山阵地工事约有半年之久。光复后就读台湾大学中文系,因听觉障碍,旋又退学,仍回龙潭任小学教员,决心自学,苦读中文。二十六岁和张九妹女士结婚。 他和他那一代的台湾同胞一样,在日本帝国主义占据时期受的是日文教育,无论看书、交谈,思考、动笔,脑子里装的都是日语语汇。台湾光复时、他已经20岁了。他以坚强的毅力,20岁才开始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他从《百家姓》、《三字经》、《幼学琼林》学起。遇到不认识的字,便找来《康熙字典》,因为他用的口语是方言,音也切不出来。初步掌握了祖国的语言文字,他就开始涉猎一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通过阅读,他慢慢有了自己的写作欲望。开头,他以日文拟草稿,然后再译成汉文,用这种方式写下最早的几篇作品;后来,逐渐习惯以日文构思,再用汉语写作;最后才达到用汉语构思,再直接用汉语写作。
5,4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