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99
次編輯
變更
暗绿背鸬鹚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暗绿背鸬鹚</big> ''' |- | File:暗绿背鸬鹚.jpg|缩略图|居中|…”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暗绿背鸬鹚</big> '''
|-
|
[[File:暗绿背鸬鹚.jpg|缩略图|居中|'''暗绿背鸬鹚'''[http://pic.birdnet.cn/forum/201503/15/021415pdpv5oey999zv9py.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r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ordertype=1&tid=959177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暗绿背鸬鹚</br>
拉丁学名:Phalacrocorax capillatus </br>
别 称:绿鸬鹚、斑头鸬鹚、日本鸬鹚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纲:鸟纲 </br>
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今颚总目 </br>
亚 目:鹈形目 </br>
科:鸬鹚科 </br>
属:鸬鹚属 </br>
种: 暗绿背鸬鹚 </br>
命名者及年代:Temminck & Schlegel, 1850 </br>
英文名称: Japanese Cormorant </br>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br>
|}
'''暗绿背鸬鹚'''(学名:Phalacrocorax capillatus)也叫[[斑头鸬鹚]],为[[大型水鸟]]。夏羽黑绿色而富有光泽。冬羽和夏羽相似,但颊后、头后和后颈无白色丝状细羽,胁亦无白斑。栖息于东太平洋温带海洋沿岸和邻近岛屿及海岸上,冬季和迁徙期间也见于河口及邻近的内陆湖泊。暗绿背鸬鹚主要以鱼类为食。巢由枯草和海草构成。4-6月为繁殖期,每窝产卵4-5枚。暗绿背鸬鹚在中国种群数量较稀少,不常见。
== 外形特征 ==
斑头鸬鹚是大型水鸟。体羽[[黑绿色]],有[[蓝绿色金属反光]]。嘴基部内侧[[黄色]],裸出皮肤[[白色]],颊后方及后头有白色羽毛。背暗绿色,羽缘黑色,胁有白色粗斑。嘴长直且尖,较粗壮,呈圆锥形,先端弯曲成钩状。嘴、眼周裸露无羽。尾较长且圆,尾羽为14枚。翅较宽长,背、肩和翅上覆羽为暗绿色,颊后方、后头和后颈杂有白色丝状羽,两胁各有一个大的白斑。
虹膜绿色,嘴暗角褐色,下嘴基部、眼区裸露皮肤和喉囔橙黄色,眼后颊部白色。脚粗短而强壮,黑色,内侧缀有黄色。四趾向前,较扁平,趾间具全蹼。冬羽和夏羽相似,但颊后、头后和后颈无白色丝状细羽,胁亦无白斑。
[[幼鸟似成鸟]],大致为暗褐色。但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略灰色,具黑褐色羽缘。背暗褐色。颏、喉和脸的两边暗白色,下颈黑色,羽毛基部白色。上胸白色。缀有黑色斑点,下体中部白色,两胁和尾下覆羽黑褐色,脸部裸露皮肤和喉囊黄色。嘴灰色,嘴峰黑色,脚和趾亦为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2500克,体长800-840毫米,嘴峰60-71毫米,翅300-380毫米,尾127-195毫米,跗跖58-65毫米。
== 生活习性 ==
多数为[[留居型鸟类]],在最北部繁殖的种群冬季亦多在繁殖地附近不冻的海域越冬。亦有少数往更南的海域迁徙或游荡。性喜[[集群]]。常成群生活。
叫声:繁殖期外通常无声。
== 栖息环境 ==
栖息于东太平洋温带海洋沿岸和邻近岛屿及海岸上,冬季和迁徙期问也见于河口及邻近的内陆湖泊。
== 生长繁殖 ==
繁殖期[[4-6]]月。通常几对在一起成小群繁殖,亦有单对孤立繁殖的。营巢于海岸和海岛岸边,通常置巢于人类难以靠近的悬岩岩石上或突出于海中的悬岩上。也有在离海岸2-3公里远的针叶树上营巢的。通常在4月中旬至4月末开始营巢。巢由枯草和海草构成。每窝产卵[[4-5牧]]。卵的大小为60-64×38-43毫米、平均63×40毫米。卵的颜色为白色。
== 地理分布 ==
'''分布范围''':繁殖于朝鲜、日本、库页岛及萨哈林岛;冬季南迁经过沿海海域至[[中国]]东南部。
'''分布状况''':罕见及不定期的冬候鸟见于台湾及福建沿海。迷鸟有至[[云南]]南部。夏候鸟在[[辽宁、河北及山东]]有记录。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暗绿背鸬鹚</big> '''
|-
|
[[File:暗绿背鸬鹚.jpg|缩略图|居中|'''暗绿背鸬鹚'''[http://pic.birdnet.cn/forum/201503/15/021415pdpv5oey999zv9py.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r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ordertype=1&tid=959177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暗绿背鸬鹚</br>
拉丁学名:Phalacrocorax capillatus </br>
别 称:绿鸬鹚、斑头鸬鹚、日本鸬鹚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纲:鸟纲 </br>
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今颚总目 </br>
亚 目:鹈形目 </br>
科:鸬鹚科 </br>
属:鸬鹚属 </br>
种: 暗绿背鸬鹚 </br>
命名者及年代:Temminck & Schlegel, 1850 </br>
英文名称: Japanese Cormorant </br>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br>
|}
'''暗绿背鸬鹚'''(学名:Phalacrocorax capillatus)也叫[[斑头鸬鹚]],为[[大型水鸟]]。夏羽黑绿色而富有光泽。冬羽和夏羽相似,但颊后、头后和后颈无白色丝状细羽,胁亦无白斑。栖息于东太平洋温带海洋沿岸和邻近岛屿及海岸上,冬季和迁徙期间也见于河口及邻近的内陆湖泊。暗绿背鸬鹚主要以鱼类为食。巢由枯草和海草构成。4-6月为繁殖期,每窝产卵4-5枚。暗绿背鸬鹚在中国种群数量较稀少,不常见。
== 外形特征 ==
斑头鸬鹚是大型水鸟。体羽[[黑绿色]],有[[蓝绿色金属反光]]。嘴基部内侧[[黄色]],裸出皮肤[[白色]],颊后方及后头有白色羽毛。背暗绿色,羽缘黑色,胁有白色粗斑。嘴长直且尖,较粗壮,呈圆锥形,先端弯曲成钩状。嘴、眼周裸露无羽。尾较长且圆,尾羽为14枚。翅较宽长,背、肩和翅上覆羽为暗绿色,颊后方、后头和后颈杂有白色丝状羽,两胁各有一个大的白斑。
虹膜绿色,嘴暗角褐色,下嘴基部、眼区裸露皮肤和喉囔橙黄色,眼后颊部白色。脚粗短而强壮,黑色,内侧缀有黄色。四趾向前,较扁平,趾间具全蹼。冬羽和夏羽相似,但颊后、头后和后颈无白色丝状细羽,胁亦无白斑。
[[幼鸟似成鸟]],大致为暗褐色。但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略灰色,具黑褐色羽缘。背暗褐色。颏、喉和脸的两边暗白色,下颈黑色,羽毛基部白色。上胸白色。缀有黑色斑点,下体中部白色,两胁和尾下覆羽黑褐色,脸部裸露皮肤和喉囊黄色。嘴灰色,嘴峰黑色,脚和趾亦为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2500克,体长800-840毫米,嘴峰60-71毫米,翅300-380毫米,尾127-195毫米,跗跖58-65毫米。
== 生活习性 ==
多数为[[留居型鸟类]],在最北部繁殖的种群冬季亦多在繁殖地附近不冻的海域越冬。亦有少数往更南的海域迁徙或游荡。性喜[[集群]]。常成群生活。
叫声:繁殖期外通常无声。
== 栖息环境 ==
栖息于东太平洋温带海洋沿岸和邻近岛屿及海岸上,冬季和迁徙期问也见于河口及邻近的内陆湖泊。
== 生长繁殖 ==
繁殖期[[4-6]]月。通常几对在一起成小群繁殖,亦有单对孤立繁殖的。营巢于海岸和海岛岸边,通常置巢于人类难以靠近的悬岩岩石上或突出于海中的悬岩上。也有在离海岸2-3公里远的针叶树上营巢的。通常在4月中旬至4月末开始营巢。巢由枯草和海草构成。每窝产卵[[4-5牧]]。卵的大小为60-64×38-43毫米、平均63×40毫米。卵的颜色为白色。
== 地理分布 ==
'''分布范围''':繁殖于朝鲜、日本、库页岛及萨哈林岛;冬季南迁经过沿海海域至[[中国]]东南部。
'''分布状况''':罕见及不定期的冬候鸟见于台湾及福建沿海。迷鸟有至[[云南]]南部。夏候鸟在[[辽宁、河北及山东]]有记录。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