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八掌溪橋

增加 2,147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八掌溪橋'''位於中華民國台灣嘉義縣水上鄉臺南市後壁區的一座鐵路橋樑,跨越八掌溪,連…”
'''八掌溪橋'''位於[[中華民國]]([[台灣]])[[嘉義縣]][[水上鄉]]與[[臺南市]][[後壁區]]的一座鐵路[[橋樑]],跨越[[八掌溪]],連接[[嘉義縣]][[水上鄉]][[南靖車站]]與[[臺南市]][[後壁區]][[後壁車站]],現役橋梁在1990年重建完成並於次年(1991年)通車。

== 沿革與設計 ==
===第一代橋===
八掌溪渡槽橋 1926/9/23~1930/2/17(水橋) 長259M
寬4.63M
八掌溪渡槽橋 1926/9/23~1930/2/17
(水橋)
長 259M
寬 4.63M
八掌溪渡槽橋是座純鐵筋混凝土構造箱型渡槽橋體。背後所支持起的,是現代化工業的製鐵、水泥煉製、土木工程等技術,這些技術及材料在農業為經濟主體的 1920 年代臺灣,除大正 5 年(1917)起淺野セメント株式會社生產水泥外,多半仰賴日本的輸入,所以這些工業發展所遺留,可說是日本當代工業的木株式會社鐵筋混凝土
八掌溪支線橋是一座兩孔的鋼樑橋,還留有枕木.

位於臺灣中南部,屬於中央管河川,發源於嘉義縣阿里山奮起湖。於嘉義縣布袋鎮虎尾寮入海。支流為赤蘭溪、頭前溪。是臺南縣與嘉義縣的縣界溪。全長約有80.86 公里,流經嘉義縣的義竹、布袋、鹿草、水上、嘉義市、中埔、番路;還有臺南市的北門、學甲、鹽水、後壁、白河等區。

八掌溪橋的開通,昭和5 年(1930)年8 月21 日《臺灣日日新報》07 版有「八掌溪橋の開通祝賀式 二十日盛大に擧行」預告,但這距翁元章發表此詩時間太遠,經查昭和10 年(1935)年5 月8日《臺灣日日新報》08 版有「三橋竣功 曾文溪橋名君代 八掌溪橋名八千代 來十日擧式兼開祝賀會」消息,可知1935 年亦有過築橋一事。詩中首句點明建築費用及材質,第二句則標明此橋重要性,開啟下聯,指出其位於鹽水及義竹間的重要要衝。頸聯從視覺著手,上句寫溪水清澈,下句寫夕陽映照水面的景致,紅白相間,美不勝收。末句則肯定此橋貢獻,可以保障過河民眾的安全。
3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