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205
次編輯
變更
侨冠大厦
,创建页面,内容为“侨冠大厦(英语:Kiu Kwan Mansion),位于香港北角英皇道395号,于1966年落成,楼高28层,建筑高度95.12米(312.06英尺),分为A…”
侨冠大厦(英语:Kiu Kwan Mansion),位于香港北角英皇道395号,于1966年落成,楼高28层,建筑高度95.12米(312.06英尺),分为A、B两座,由余绪麟建筑事务所设计,建筑风格为现代主义。大厦位于香港岛北角的英皇道与糖水道交界,邻近北角春秧街街市区、北角港铁站、北角码头和巴士总站、及香港电车北角总站,前身是商务印书馆印书厂香港分厂,因此东面街道命名为书局街。
==历史==
1963年5月15日,侨光置业有限公司(Kiu Kwan Estates Ltd)以港币44,655,000元购入该地段,计划兴建4座住宅大楼,提供约1300个单位。当时侨光置业的董事长为著名侨商、南洋商业银行创办人庄世平。
按原来的规划,侨冠大厦共分为A、B、B1、C四座,每座约有310个单位,合共16部电梯,单位实用面积由405至745呎不等,整个项目横跨糖水道与书局街,合共提供超过1200多个单位,规模超越北角另一个大型住宅项目新都城大厦。根据1966年12月25日工商日报的报导,侨冠大厦是港九地区最高建筑物(95.12米、312.06英尺)。
在1963年的原计划中,侨冠大厦的A、C和B、B1两座为对称的建筑物,共设有四个入口,A、C两座为单边建筑,分别面向糖水道与书局街,低层一至三楼为占地超过10万平方呎的大型商场,设有行人通道连接糖水道、书局街与英皇道。惟有关计划并没有得以落实,经历了1965年广东信托银行挤提事件、香港67暴动和67股灾之后,侨冠大厦只按计划兴建了A、B两座,提供合共624个单位,使用8部电梯。而B1、C两座的地段后来兴建了规模较小、设计较新但同属侨光置业有限公司的侨辉大厦,即新光戏院的所在地。
1965年9月8日,香港商务印书馆北角分店于当日早上十一时正正式开幕营业,意味侨冠大厦的商场部分已正式运作,而该北角分店至今仍然在上址经营。
1965年9月18日,侨冠大厦商场部分的华丰国货正式开业,请得吴楚帆、丁亮、苗金凤、石慧、张瑛、傅奇、高远、朱虹、王小燕、李嫱、上官筠慧、王葆真、陈绮华等红星剪彩,并燃放150万贺炮,长呜45分钟。华丰国货至今仍然在上址经营。
1966年7月5日,侨冠大厦住宅部分竣工并取得入伙纸,住客开始收楼入住。
侨冠大厦刚落成之时,面向糖水道和英皇道的建筑立面外墙面饰为白色马赛克和湖水蓝色马赛克配搭,部分外墙则为批荡配以白漆,商场部分之外墙面饰为黑云石。
==历史==
1963年5月15日,侨光置业有限公司(Kiu Kwan Estates Ltd)以港币44,655,000元购入该地段,计划兴建4座住宅大楼,提供约1300个单位。当时侨光置业的董事长为著名侨商、南洋商业银行创办人庄世平。
按原来的规划,侨冠大厦共分为A、B、B1、C四座,每座约有310个单位,合共16部电梯,单位实用面积由405至745呎不等,整个项目横跨糖水道与书局街,合共提供超过1200多个单位,规模超越北角另一个大型住宅项目新都城大厦。根据1966年12月25日工商日报的报导,侨冠大厦是港九地区最高建筑物(95.12米、312.06英尺)。
在1963年的原计划中,侨冠大厦的A、C和B、B1两座为对称的建筑物,共设有四个入口,A、C两座为单边建筑,分别面向糖水道与书局街,低层一至三楼为占地超过10万平方呎的大型商场,设有行人通道连接糖水道、书局街与英皇道。惟有关计划并没有得以落实,经历了1965年广东信托银行挤提事件、香港67暴动和67股灾之后,侨冠大厦只按计划兴建了A、B两座,提供合共624个单位,使用8部电梯。而B1、C两座的地段后来兴建了规模较小、设计较新但同属侨光置业有限公司的侨辉大厦,即新光戏院的所在地。
1965年9月8日,香港商务印书馆北角分店于当日早上十一时正正式开幕营业,意味侨冠大厦的商场部分已正式运作,而该北角分店至今仍然在上址经营。
1965年9月18日,侨冠大厦商场部分的华丰国货正式开业,请得吴楚帆、丁亮、苗金凤、石慧、张瑛、傅奇、高远、朱虹、王小燕、李嫱、上官筠慧、王葆真、陈绮华等红星剪彩,并燃放150万贺炮,长呜45分钟。华丰国货至今仍然在上址经营。
1966年7月5日,侨冠大厦住宅部分竣工并取得入伙纸,住客开始收楼入住。
侨冠大厦刚落成之时,面向糖水道和英皇道的建筑立面外墙面饰为白色马赛克和湖水蓝色马赛克配搭,部分外墙则为批荡配以白漆,商场部分之外墙面饰为黑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