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出訪英國宮廷的法國大使

增加 20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作品赏析==
[[小汉斯·霍 尔拜因 ]] 的作品就是这样,看上去一目了然,但却把最深层的含义隐藏起来,只有不断地去凝视,才会有新的发现。要知道, [[小汉斯·霍 尔拜因 ]] 在画史上可是精深而博大的典范,他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是信手为之的。还是让我们先把那给读者带来困惑的 [[ 骷髅头骨 ]] 放一放,带着别样的心情和眼光,来重新审视一下这幅名作吧。因为它原本是摆在地上,其最下方的地板就如同房间中真实空间的延伸,所以就让我们从这些 [[ 地板 ]] 上的 [[ 花纹 ]] 说起。学者们辨认出,这种 [[ 圆形 ]] [[ 方形 ]] 相间的图案是依据英国 [[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 内殿的地板纹样而描绘的,而这种图案在 [[ 中世纪 ]] [[ 文艺复兴 ]] 时期具有特别的意义,它在 [[ 米开朗基罗 ]] 绘制天顶画《 [[ 创世纪 ]] 》的 [[ 西斯廷教堂 ]] 也出现过,而且就在“上帝创造亚当”的正下方。在当时,它有一个众人都可以理解的象征含义—— [[ 宇宙 ]] ,既包括宏观的外在世界,又包括构成宇宙的微观世界。认识这一点,是我们了解整张画的起点。逐渐往上看去,读者发现,画面的中心部分其实是由均匀的 [[ 垂直线 ]] [[ 水平线 ]] 构成。两位站立的大使象征着人在宇宙之中的地位。一位穿着华丽,他手持的 [[ 匕首 ]] 外壳上刻着他的年纪,25岁;一位服饰简朴,他的臂肘压在一本书上,在书露出的外侧面上同样记下了他的年纪,29岁。不同的着装表现出二者不同的气质,前者热情、后者沉稳,不过这也让人联想到 [[ 新柏拉图主义 ]] 学说的两面,一种是浮华而短暂的世俗,一种是纯静而永恒的天国。他们之间铺着 [[ 土耳其挂毯 ]] 的木架分作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摆放的都是在当时用作天文观测和航海的仪器,它们分别是: [[ 天球仪 ]] [[ 圆柱形日晷 ]] [[ 四分仪 ]] [[ 多面体日晷 ]] [[ 转矩 ]] ,由于有一个明显和下层相对的天球仪,所以这一层象征着“天”;下面一层自然代表“地”,它上面摆放的分别是: [[ 地球仪 ]] [[ 数学书 ]] (它里面夹着一把象征几何的直角矩)、 [[ 琵琶 ]] 和一本写着路德赞美诗的 [[ 唱颂集 ]] 。所有这些物品加在一起,包括了 [[ 算术 ]] [[ 几何 ]] [[ 天文 ]] [[ 音乐 ]] 这四门学科,古老的传统认为它们最能够使人的理性接近于 [[ 上帝 ]] 的真理。 看到这里,读者或许会觉得这又是一件典型的文艺复兴作品,在宇宙之间,热情赞颂人类的智慧与理性。可是,该考虑一下那个 [[ 骷髅头骨 ]] 了。它为什么出现?而且是如此显眼的位置。如果再仔细观察的话,像这样令人感到某种不祥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左侧的大使,在他的 [[ 帽子 ]][[ 徽章 ]] 上同样有一个隐晦的骷髅头像,想想 [[ 哈姆雷特王子 ]] 在墓边的大段独白,我们便会了解这意味着尘世的虚幻和短暂。而架子上的琵琶有一根弦是断的,它也有固定的含义:脆弱与不安。旁边翻开的唱颂集上写的是 [[ 马丁·路德 ]] 的诗句,这使人想到这张作品的时代背景:此时,欧洲正因为 [[ 宗教 ]] 派别的分列而陷入空前的混乱与动荡之中。 这时,画面中的所有物象似乎都在说话了,搅得读者的心也不安宁起来。我们的目光在画面上四处游移,渴望发现更多的信息。最后,一处至关重要的细节终于突显出来,在 [[ 绿色幕布 ]] 的左上角,露出半个 [[ 基督受难雕像 ]] ——隐藏在所有表象之后的真正实体出现了,它再一次提醒人们:尽管人类拥有非凡的才智和成就,但这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只有对上帝的爱与虔诚才能使智慧达到永恒。对于这一点, [[小汉斯·霍 尔拜因 ]] 是做到了。他拥有广博的知识,也拥有把事物的形体、空间、质地都描绘得惟妙惟肖的能力,可是,当他年纪越大,技巧也越来越成熟时,他反而将它们在作品中更深地隐藏起来。他以一种高度的自我克制使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对被画者本身的体察上,静静地,不加判断,但其中却包容着无尽的内涵
3,2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