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4,389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经辽宁省政府审批,实行辽宁省教育厅与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合作办学的体制,是全省唯一一…”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经辽宁省政府审批,实行辽宁省教育厅与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合作办学的体制,是全省唯一一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依托行业优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专科层次的普通高校。[1]
2002年,辽宁省政府批准,由辽宁省教育厅与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签订校企共建办学协议,将始建于1952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辽宁石油化工学校和锦州石化公司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成为省内第一所政府与企业共建的省属公办独立高职院校。
==办学条件==
===教学环境===
学院建有包括虚拟职业环境和真实职业环境训练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等企业所属生产车间作为真实职业环境。学院投入750万元在西区建成实训基地。争取到中央和省财政专项投入近900万元,建有数控加工基地、电工电子自动化实训基地等,建有职业技能鉴定站(所)5个,是锦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锦州市普惠制就业培训基地。
多年来,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行“双证书”制度,为社会输送了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学院每年提供数倍于毕业生数目的就业岗位,保证每名学生都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和空间,被评为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单位,被中国石油总公司列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建设单位。
面对加速发展的高职教育形势,学院确立了建好省级示范性高职院的奋斗目标。学院将乘势而上,全面贯彻教学楼落实科学发展观,迎接挑战,争做高职教育发展、改革、管理的模范。
===院系设置==
学院设有石油化工系、应用化学系、机械技术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系、应用外语系、体育教学部、学院南区,设置专业30个。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为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为省示范专业。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紧缺人才培养项目。“高聚物生产技术”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制冷原理与设备”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近四年,学院教师主参编教材140余部,公开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60余篇。
===师资力量===
学院“双师型”教师素质高。“双师”比例达90%。借助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按照“引、聘、训、评”的方式,学院和企业共建“立德树人、善教会做”的“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三双”师资队伍。
教职工444人,专任教师31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7人;博士、硕士166人;中国化工行业名师3人,省教学名师3人、专业带头人5人、青年骨干教师4人、优秀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石油与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第三届化工高等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理事1人、副主任3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3人、委员19人;具有高级技师证书8人、技师证书24人、考评员证书54人、高级工证书87人。在校生4500余人。
学院教师两次获全国化工高职院校专业英语项目化课程改革“说课”大赛一等奖。省计算机大赛教师组一等奖1人。[2]
[[Category:525 高等教育]]
2002年,辽宁省政府批准,由辽宁省教育厅与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签订校企共建办学协议,将始建于1952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辽宁石油化工学校和锦州石化公司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成为省内第一所政府与企业共建的省属公办独立高职院校。
==办学条件==
===教学环境===
学院建有包括虚拟职业环境和真实职业环境训练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等企业所属生产车间作为真实职业环境。学院投入750万元在西区建成实训基地。争取到中央和省财政专项投入近900万元,建有数控加工基地、电工电子自动化实训基地等,建有职业技能鉴定站(所)5个,是锦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锦州市普惠制就业培训基地。
多年来,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行“双证书”制度,为社会输送了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学院每年提供数倍于毕业生数目的就业岗位,保证每名学生都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和空间,被评为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单位,被中国石油总公司列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建设单位。
面对加速发展的高职教育形势,学院确立了建好省级示范性高职院的奋斗目标。学院将乘势而上,全面贯彻教学楼落实科学发展观,迎接挑战,争做高职教育发展、改革、管理的模范。
===院系设置==
学院设有石油化工系、应用化学系、机械技术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系、应用外语系、体育教学部、学院南区,设置专业30个。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为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为省示范专业。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紧缺人才培养项目。“高聚物生产技术”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制冷原理与设备”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近四年,学院教师主参编教材140余部,公开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60余篇。
===师资力量===
学院“双师型”教师素质高。“双师”比例达90%。借助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按照“引、聘、训、评”的方式,学院和企业共建“立德树人、善教会做”的“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三双”师资队伍。
教职工444人,专任教师31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7人;博士、硕士166人;中国化工行业名师3人,省教学名师3人、专业带头人5人、青年骨干教师4人、优秀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石油与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第三届化工高等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理事1人、副主任3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3人、委员19人;具有高级技师证书8人、技师证书24人、考评员证书54人、高级工证书87人。在校生4500余人。
学院教师两次获全国化工高职院校专业英语项目化课程改革“说课”大赛一等奖。省计算机大赛教师组一等奖1人。[2]
[[Category:525 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