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武鄉

移除 6 位元組, 4 年前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大武原稱巴塱衛,為「拿棒子打」之意。早年[[排灣族]]自[[中央山脈]]東移至巴塱衛溪口(今大武溪)附近時,為避開無法利用之沼澤濕地,需用棒子打地以鑑別之,因稱此地為「巴塱衛」。大正9年(1920),在台東廳下改設大武支廳、大武區;昭和12年(1937),[[日本]]政府為推行其皇民化,更改建制設台東、關山、新港3郡,本鄉屬台東郡下之大武庄,包括現今之大武及達仁兩鄉。本鄉在日據時代名為大武庄役場,所轄除了現今的大武鄉之外,還涵蓋了[[達仁鄉]]、[[金峰鄉]]以及[[太麻里鄉]],直至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才分治改為大武鄉。光復後,政府將原大武庄山區部份劃出為達仁鄉,平地部份為大武鄉,鄉治初設大武村,後為配合漁港之開發而遷至尚武村。<ref>[http://www.dwuu.gov.tw/about/1 認識大武] 大武鄉公所</ref></ref><br style="clear:both;">
==地理位置==
巡檢員、waterp
4,08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