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淋病

增加 1,74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淋病.jpg | thumb | 300px | 淋病 <br> [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954901 原圖鏈接] ]]'''淋病'''(Gonorrhea)是一種感染淋球雙球菌所導致的性傳染病。許多人在感染後,並不會表現任何症狀。男性常見症狀包括排尿灼熱、 [[ 陰莖 ]] 開口流膿、 [[ 睪丸 ]] 疼痛等。*淋病是由淋病雙球菌(Neisseria gonorrheae)感染引起的疾病。淋病雙球菌是一種 [[ 革蘭氏陰性菌 ]] ,會叫做 Neisseria 是因為這種細菌,是在1879年由是德國醫師亞伯.奈瑟氏(Albert Neisser)所發現。
*女性的常見症狀一樣是排尿灼熱、伴隨陰道異常分泌物、不正常出血,甚至是骨盆疼痛,有時甚至會導致骨盆發炎的併發症。
*男性則有可能併發副睪炎。如果淋病並未正確治療,導致反覆感染,少數情況可能會造成敗血性關節炎或是心內膜炎。
**男性感染後 2~7 天出現症狀,尿道有膿性分泌物流出,排尿有刺痛或灼熱感,有些病患會自癒,偶而有少數成為無明顯症狀之帶菌狀態。
**女性感染後數天可發生尿道炎或子宮頸炎,症狀常不明顯,故不被注意。約有20%之病患因月經週期導致子宮被侵犯,引起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或骨盤腔腹膜炎,最後甚至造成子宮外孕或不孕症。
*淋菌好氧,性喜潮溼,最怕乾燥,因此一離開人體後,會自行分解死亡。不過如果躲藏於厚層膿液或溼潤的載體中,可再存活數天。而人體中,黏膜豐富的上皮細胞是淋菌的最愛,這類的上皮細胞多分布於尿道、陰道、肛門、子宮頸、直腸、咽喉等。*淋病仍是全球流行的傳染性病,過去二十年來染病人數還有直線上升的趨勢。**在台灣,淋病被衛生署列為第三類法定傳染病,應於診斷後一週內通報。==淋病的傳染途徑 與症狀(病因)==
*性接觸(最主要);與感染者的黏膜滲出物接觸。嬰兒可能在生產過程經產道感染結膜炎;
淋病可以感染在人體的粘膜組織,包含尿道、陰道、肛門,甚至是口腔、咽喉的粘膜都可能被感染。在經歷2-7天的潛伏期之後,就會開始產生各種症狀,而男女在症狀上的表現有所不同。
*淋菌中的毒素與表層的脂多糖,和人體血液或體液中參與殺菌的免疫分子相結合,會產生一種化學毒素,引發人體體內局部的急性炎症、充血、水腫、化膿與疼痛。
**如果這時淋菌從黏膜的感染部位侵入到了血液中,便能蔓延至其他組織器官,進一步引起各種淋菌感染症及後期的諸多併發症。
*感染淋菌的主要途徑還是透過性接觸的直接傳染,其他也可能經由一些非性接觸的間接方式,像是不小心接觸到病患沾有分泌物的毛巾、便盆、襦褲、受污染的醫療器械而遭感染,新生兒則可能藉由淋病孕婦的產道而被傳染,至於女性,因為尿道和陰道比較短,也有可能會經由病人使用過的馬桶坐墊間接受到傳染。
**非性接觸的間接傳染案例基本上仍占整體感染淋菌的少數,且新生兒如果提早由母方告知,於出生時可以使用抗生素,有效抑制感染率。<ref name="聯合線上">{{cite web |url=https://health.udn.com/disease/sole/7 | title= 淋病 | language=zh | date=2020-03-16 | publisher=聯合線上 | author=院長鄭惠文 | accessdate=2020-05-09}}</ref>
==淋病的症狀==
===淋病在男性的常見症狀===
*尿道化膿(白色或黃色黏稠分泌物);排尿感到刺痛或灼熱;肛門搔癢或伴隨分泌物流出(有進行肛交的男女都可能);上面講到的尿道化膿跟排尿刺痛,就是標準的淋病性尿道炎症狀。有些患者會形容化膿的症狀,像是尿道口在流鼻涕。感染比較嚴重的人,還可能擴大導致精囊炎、副睪丸炎與前列腺炎,最嚴重的狀況下,可能發生不孕或者是因為反覆發炎導致尿道狹窄。
*淋病感染的女性,在生產的過程中,胎兒在通過產道的時候,就可能接觸到病菌,導致淋菌性結膜炎,如果沒有適當處理可能導致嬰兒失明。
*淋病感染也不是僅限於泌尿道系統,無論男女,在有些嚴重的案例下,淋病會擴散到血液中,因此導致化膿性的關節感染、心內膜炎,甚至是腦膜炎。<ref name="美的好朋友">{{cite web |url=https://www.medpartner.club/gonorrhea-symptoms-treatments/ | title= 淋病症狀有哪些?如何治療與預防? | language=zh | date=2020-03-16 | publisher=美的好朋友 | author=medpartner | accessdate=2020-05-09}}</ref>
 == 参考來源==
{{Reflist}}
 
 
[[File:青木宣親.jpg | thumb | 300px | 青木宣親 <br> [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954901 原圖鏈接] ]]
[[Category:415 西醫學]]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