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嶼山

增加 10,766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大嶼山'''是中國香港最大的島嶼,位在中國香港西部海域,地勢以山地為主;鳳凰山海拔935公尺,為香港第二高峰;大嶼山…”
'''大嶼山'''是中國香港最大的島嶼,位在中國香港西部海域,地勢以山地為主;鳳凰山海拔935公尺,為香港第二高峰;大嶼山的山溪下有小塊平坦土地,島上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是西南面的[[大澳鎮]]。

==地理==
大嶼山地勢西南高峻,東北較低。大嶼山是中國香港最大的島嶼,面積為141.6平方公里,等於兩個香港島。

==氣候==
中國香港位於珠江口東側,地形主要為丘陵為主,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中國香港一年四季分明,三月至五月中旬為春季,天氣溫暖而潮濕。五月至九月為夏季,天氣炎熱且非常潮濕。九月下旬至十二月下旬為秋季,天氣通常晴朗乾爽。十二月下旬至二月下旬為冬季,氣溫相對較低。

==景點介紹==
大嶼山多山少平地,只有山溪下有小塊平坦土地的大澳鎮。山上氣勢磅礴,有“凌絕頂”之稱。山下有羅漢寺,寺內的羅漢洞及羅漢泉景色迷人。山的西面有寶蓮寺和“天壇大佛”,北面有清代海盜張保仔的古堡,東南海岸則有香港海岸最長的海水浴場——長沙灣漁場。

主要旅遊景點有:寶蓮寺、大澳、青馬大橋、天壇大佛、昂坪360、昂坪廣場、心經簡林。

寶蓮寺始建於西元1924年,有[[南天佛國]]之稱,為中國香港四大禪林之首。

禪寺牌坊正對的木魚山頂上,新建的世界最大的銅佛像,稱為[[天壇大佛]]。該佛像由中國航天科技部設計和製作,總高度近34公尺,為一結合宗教藝術和尖端科技的結晶品。 大佛底座三層,設有展覽廳等,內有一口大鐘,上雕佛像和經文等。 該鐘由電腦控制,每隔七分鐘敲打一次,共108次,以供人“解除108種煩惱”。


大澳有“中國香港威尼斯”的美譽。 大澳位處離島上,遠離煩囂的市區,較少受到都市化的影響,所以仍舊保留早期中國香港的漁村風貌。 大澳風景秀麗盎然,水道上的高架屋──棚屋,是漁民的居所。 河、湧有秩序地穿插於一排排的古老棚屋建築群,烘托出獨特的漁鄉風情。 大澳傳統的鹹魚、蝦醬和魚肚遠近馳名。 踏足大澳,遊客會感受到濃烈的海味味道。 大澳和大嶼山本島之間曾建有橫水渡,亦是大澳特色之一,但現已被淘汰。


青馬大橋橫跨於青衣至馬灣的海面上,是香港新機場十大核心工程之一。
大橋全長2200米,主橋跨度也達1377米,兩座吊塔,每座高206米,離海面62米,是全球最長的鐵路、公路兩用吊橋。 它與連接馬灣、大嶼山的汲水門大橋一起,像兩道彩虹,壯觀恢宏的氣勢完全超越了美國的金門大橋,成為香港新的觀光景點,位於青衣島西北端的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是觀賞青馬大橋的最佳地。 大嶼山的塘福泳灘遠眺可看到茶果洲和石鼓洲兩個島嶼。 泳灘沙粒又黑又幼,屬香港少有。 雖然塘福泳灘的海床比較淺,但風急浪速,不太適合游泳初學者在此集泳。 泳灘設有更衣室、洗手間、衝身花灑等設備,非常方便。


在寶蓮禪寺對面,就是世界聞名的天壇大佛。 這個青銅坐佛像,面相豐圓端麗,雙耳垂肩,右手示“施無畏印”,顯示佛祖救拔眾生的心願。 提醒您,要參拜大佛,您得先爬上268級石階來到大佛跟前,大佛莊嚴祥和,加上四周風光如畫,令人心曠神怡,適合靜思放鬆。 大佛基座紀念堂內,供奉著佛祖舍利,有興趣可購票參觀。


昂坪360
想體驗大嶼山的精彩多姿? 可以由昂坪360開始。 搭著昂坪纜車從東涌出發,為這個旅程揭開序幕。 乘坐纜車的25分鐘過程,猶如置身於半空之中,您會體驗到“飛”一般的觀景旅程。 如果想再刺激一些,您可以試試車廂底部透明的“Crystal Cabin水晶車”,那種感覺就像是大嶼山的碧海山巒就在腳下!
昂坪廣場連接寶蓮禪寺、天壇大佛、昂坪360及“心經簡林”。 暢遊以上景點之餘,您也可以同時欣賞廣場上古色古香的亭台樓閣,包括:採清代北式設計的新牌樓、設有藥師12神將石像及40盞石造蓮花燈的菩提路、不時有宗教儀式舉行的地壇,以及建築設計與寶蓮襌寺風格配合的中式亭園。


走進這個由38條木柱組成的大型戶外木刻群,您會看到國學大師饒宗頤的墨寶——木柱上刻著儒、釋、道三教共尊的寶典《心經》經文。 木柱排列成∞字形,代表生生不息;不加雕飾的木柱群,同時展現出《心經》自然不工的境界。 從寶蓮禪寺及天壇大佛一路走到“心經簡林”,沿途您還可以觀賞到南中國海的景色,翠綠禪境,特別容易感到祥和平靜。


旅遊最佳時間為每年10-11月。 中國香港屬於亞熱帶氣候。 香港年平均氣溫較高,達22.8度,天氣易受季風影響,四季分明。 到中國香港旅遊,春季可以穿薄外套或毛衣。 夏季炎熱潮濕,有時會出現驟雨和雷暴,帶些短襯衣、棉質衣裙,還應準備好外套和雨具。 秋季風和日麗,適宜穿襯衣、毛衣及輕便外衣。 冬季乾燥稍冷,選擇套裝、薄毛衣、大衣比較合適。


大嶼山狗嶺湧,號稱中國香港最美麗的露營地,在這裡你完全可以卸下平日沈重的盔甲,拋卻城市的的喧囂和紛擾沉浸在山水之中,享受純粹的自然和清新。 各種植物遍布全島,島上每處的風景都是自然天成,在晚上,一起點然一堆篝火,一起跳,讓歌聲、笑聲、人聲迴盪在浩瀚的海面、半夜裡,赤腳去發掘沙層下的生命,任海風夾雜著濃濃的海味,吹拂在臉上,悠閒的躺在沙灘上,身下是略帶潮濕的、酥軟的沙子,仰面看著深藍天空上閃爍的繁星。 集體爬山,爬到小島的頂峰等待日出,看海,大嶼山塘福設有露營車營地,場內有七架從英國進口的露營車,私隱度高。 露營車分了小、中、大三個選擇。 小、中可載2至4人,大則可容納4-6人。 每架車內均具備冷氣、雪櫃、煮食爐、微波爐、洗手間及浴室,設備十分齊全。 營地內設有4個燒烤爐可供燒烤。 可是露營車不能駛走,只能在車內外活動遊玩。


研究價值
中國香港地處熱帶高溫多雨強風化區,且地形陡峭,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導致滑坡災害成為中國香港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
經過研究和調查表明,自然地表滑坡確實代表著一種自然災害。 大嶼山島是中國香港地區最大的離島,保存著相對完整的自然狀態,是研究中國香港地區自然滑坡的理想研究區。



歷史沿革
宋朝時,大嶼山和香港島等島嶼合稱為大奚山,此名初見於宋代王像之《輿地紀勝》,雲:“大奚山:在東莞縣海中,有三十六嶼,居民以漁鹽為生”。 “奚”字在古代是指被役使的人。 直至明朝,大奚山一名則狹指大嶼山島,如曹學佺於崇禎年間編著的《大明一統名勝志》


大嶼山載述:“大奚山,在縣南大海中,環三十六嶼峒,環回三百餘里”。 大嶼山亦稱大溪山、大嵛山、大魚山、大漁山、大庾山、南頭島、爛頭島、屯門島、大蠔山和大濠島等。 大嶼山的英文名“Lantau”相信是粵語“爛頭”或“南頭”的音譯。 雖然“嶼”字的粵語正音同“罪”(zeoi6),但“大嶼山”則讀成“魚”(yu4)。 這是因為大嶼山舊名“大魚”、“大漁”、“大俞”等,皆是“魚”音,“大嶼山”一名是從清朝道光年間才開始的官方名稱。

早期發展
早於石器時代 ,大嶼山便有人居住。 考古學家曾發掘出當時的陶器、捕魚工具和兵器,而現存於分流的石圓環及石壁的石刻就是當時的遺跡。


東晉末年,地方民變首領盧循在劉裕率兵征討之下,率其部下逃亡至大嶼山定居,後人以漁業及製鹽為業,其後成為傜民的一支。 可是當時亦有傳說指島上的是稱為盧亭的半人半魚的生物。 南宋年間,隨著九龍官富場的設立,朝廷明令打擊私鹽販賣,遂於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引起當地鹽民的動亂,史稱大奚山鹽民起義 ,其後動亂被鎮壓,起義者全被殺害,製鹽業從此式微。 另一方面, 宋理宗寶佑二年(1254年),李昴英封番禺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大嶼山的梅蔚(今梅窩)也是其食邑之一。


南宋末年,宋朝朝廷被逼在海上流亡。 宋端宗景炎二年及三年(1277年及1278年),他們曾兩度逗留於大嶼山,曾於梅蔚(今梅窩)及東涌等地稍作停留。 景炎三年三月,端宗於大嶼山北岸一帶病逝, 宋帝昺繼位,其後才逃至新會 。


明清時期
明朝正德年間,佛朗機(今葡萄牙 )人滋擾屯門地區,並曾於大嶼山的大澳建立據點。 正德十六年(1521年)爆發的屯門海戰 ,才使佛朗機人撤出大嶼山。


清朝年間,大嶼山以北的龍鼓水道成為外國商旅往廣州貿易的必經之路。 為了阻止鴉片貿易和海盜侵略,朝廷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設立於東涌興建一個所城,現稱東涌砲台 。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包括整個大嶼山的新界地區被英國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島上樹立了嶼南界碑以示英方主權。


1990年代前, 香港殖民地政府一直未有在大嶼山有大型發展。 1989年,時任香港總督麥理浩發表“機場核心計劃”,並以機場鐵路及青嶼幹線與島外的陸上交通連接,大嶼山開始被大興土木。


抗日時期
二次大戰時期,日軍於1941年開始進攻香港。 1940年9月,新界原居民子弟在中國共產黨屬下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領導下組成了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組織起反抗日軍侵華的力量。 及至後來港英政府向日軍投降,香港淪陷,港九大隊仍持續與日軍進行著游擊戰。 1942年4月,港九大隊隊員加強了對大嶼山的控制,強化與澳門和廣州的通信。



近代發展
時任香港總督衛奕信發表“機場核心計劃”,決定在赤鱲角發展新機場。 大嶼山西北的東涌被發展為北大嶼山新市鎮,並以機場快線、東涌線及青嶼幹線與島外的陸上交通連接,大嶼山開始被大興土木。
1,6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