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User:慧慧

增加 8,63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姓名;何景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汉族,信阳(今属河南省)人。
人物简介
<gallery>http://www.mrzl.com/mingren/wx/uploadfiles/201006/2010628205911860.jpg
 
 
</gallery>http://www.mrzl.com/mingren/wx/uploadfiles/201006/2010628205913133.jpg
  何景明(公
元1483—1521年),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省)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何景明性耿介,鄙荣利,对当时政治黑暗不满。在《玄明宫行》等诗中讽刺了皇室的奢欲和刘瑾的用权;在《盘江行》等诗中揭露了官军屠掠人民的罪行;在《兴隆祀丁曲》、《罗女曲》、《平坝城南村》、《偏桥行》等诗中,描绘了他行经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情风物。这些诗都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何景明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在“七子”中,他的地位仅次于李梦阳,“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明史·何景明传》)。他也主张文宗秦、汉,古诗宗汉、魏,近体诗宗盛唐。他在《述归赋》中披露自己的文学思想是“于古人之文,务得其宏伟之观,超旷之趣”;“不坠古人之余烈”。这在打击明代前期盛行的台阁体诗文及八股文上,有一定积极作用。正德年间,他这种主张产生颇大影响,“四方学士感愿知先生,车马填门巷”(《何大复先生年谱》)。但他的复古主张单纯从形式上着眼,并未注重继承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使文学创作走上错误倾向。因此,他的大多数作品思想平庸,艺术上缺乏特色。著有《大复集》38卷。
生平简介
何景明生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8月初6,卒于1521年(共活了39岁)。生子时,其母李氏梦见太阳落到了自己怀里,所以取名景明。景明三岁时,其长兄景韶中了举人。二哥景阳也学有小成,这激励了何景明。景明天性聪明,六岁可以对联,八岁可以写文章,读书强记能力很强。   父亲对小儿子不偏爱,在渭源县为官时,也带着何景明,当时何景明12岁。两年后何景明归家,大哥景韶教他读《尚书》,只九个月就可以讲解了。此时沁水御史李瀚巡按汝宁,调试信阳诸生,当读了何景明的卷子之后大叹"奇才",并特意到信阳来看何
家世背景
<gallery>
Example.jpg|说明1
Example.jpg|说明2
</gallery>
  何景明祖先为湖北人,因先祖曾在罗田做官,就定居于罗田。元未红巾军起义时,何景明的高祖何太山为逃避战难,就移居河南信阳市东北90里的黄梅乡,决定做一个家民。朱元璋兵至信阳时,树起红、白两旗,说凡是随军者站在红旗下,为农者站白旗下,何太冲毫不犹豫地站在白旗下。   何太山生了四个儿子,隆一、二、三、四,隆二名何海,既景明的曾祖父。何海生了三个儿子,二儿子何鉴,既景明的爷爷。
相关作品
 
  《何仲默集》十卷   《何大复先生集》三十八卷   《何大复集》二卷   《何子杂言》一卷   《何氏集》二十六卷   《四箴杂言》一卷   《大复论》   《律吕直解》   《雍大记》
人物评价
 
  何景明为官清廉,作为皇帝的钦差大臣出使滇南归来,不取地方官吏贡献一金一物。在就任陕西还里时,《明史》也明确记载:“官囊不满三十金”。当他看到宦官刘瑾擅权、贪赃枉法时,敢于直言纳柬,上书吏部部尚书,劝其秉政毋挠。刘瑾得知后趁机打击报复,革职上告诸官,何景明虽已因病返乡,也难逃罢官扼运。   何景明生性梗直,当文坛挚友李梦阳受迫害关到江西牢狱时,人人自危,惟何景明上书吏部为之奔呼。并在《应诏陈言治安疏》里,揭露皇帝存在的四个错误:义子不当蓄;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他热爱自己的家乡,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380首歌颂家乡的山水诗,对故乡有着无限的眷恋之情。《明史》说:“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李)梦阳并有国士风。”
作品选摘
 
【雨夜】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竹枝词】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秋江词】
 
  烟渺渺,碧波远。白露晞,翠莎晚。    泛绿漪,蒹葭浅。浦风吹帽寒发短。    美人立,江中流。   暮雨帆樯江上舟,夕阳帘栊江上楼。    舟中采莲红藕香,楼前踏翠芳草愁。    芳草愁,西风起。芙蓉花,落秋水。    江白如练月如洗,醉下烟波千万里。
【鲥鱼】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能先。   赐鲜遍及中珰第,荐熟应开寝庙筵。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箸金盘敢望传。
【侠客行】
 
  朝入主人门,暮入主人门,思杀主雠谢主恩。   主人张镫夜开宴,千金为寿百金饯。   秋堂露下月出高,起视厩中有骏马,匣中有宝刀。   拔刀跃马门前路,投主黄金去不顾。
【瑶瑟怨】
 
  美人竹间亭,虚帘空月华。相思湘江曲,泪竹生斑花。   花开为谁好,花落不复扫。出户见春风,低头怨芳草。   坐弹五十弦,起视江月残。愁弦不堪听,手涩金雁寒。   一弹正凄切,再弹转呜咽。三弹拨幽肠,声乱冰丝结。   西风吹芙蓉,一夜落微红。岂知瑶瑟音,能消青镜容。
【说琴】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予视其黟然黑,衺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其器有四:弦、轸、徽、越。弦以被音,轸以机弦,徽以比度,越以亮节。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圆也,徽取其数次也,越取其中疏也。今是琴,弦之韧,疎,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疎,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隘,故声应沉伏。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蟠纡纶囷,璀璨岪郁,文炳彪凤,质参金玉,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衺然,为腐材置物邪!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如常以求固执,缚柱以求张弛,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直木轮,屈木辐,巨木节,细木欐,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   “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姓名;陈三立(1859-1937)字伯严,号散原,
评价;“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醇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饮冰室诗话》,梁启超。)陈三立为近代诗文名家,同光体赣派代表人物,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汪辟疆在《光宣诗坛点将录》中推其为“及时雨宋江”,实即同光体诗坛祭酒,多数读者可能熟悉的是《围城》中董斜川的评价:“陵谷山原”,原(陈散原)即陈三立。1902年任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总稽查,1904年底与缪荃孙、方履中一同奉端方之命整顿三江课程,并就任三江总稽查。   陈三立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但戊戌变法后,甚少插手政治,自谓“神州袖手人”(凭栏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
http://www.mrzl.com/mingren/wx/uploadfiles/201006/2010628212347848.jpg
 == 标题文字 == == == 姓名;王瀚,男,1963年生,河南长葛市人,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所获奖励
</gallery>
2.人物生平
 
 
Example.jpg|说明1
Example.jpg|说明2
</gallery>
</gallery>
 
推荐
魏禧 '''粗体文字'''
郭祥正 '''粗体文字'''
康熙二十一年(1682),孔尚任35岁时
王士祯 '''粗体文字'''
司空图 '''粗体文字'''
王士祯出身官宦家庭
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淮南路寿州(今安徽凤台)人,祖籍京东路莱州(今属山东)。北宋政治家,太子太师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
1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