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334
次編輯
變更
陳淑均
,無編輯摘要
'''陳淑均'''(?~?),字'''友松''',[[福建]]晉江人。
==生平==
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舉人]],即選知縣。[[道光]]十年(1830)應聘入臺,任 [[ 噶瑪蘭 ]] (今 [[ 宜蘭 ]] )仰山書院山長。
噶瑪蘭廳人士以建官逾20年未有志,敦請陳氏為總纂,諸生任採訪,於翌年9月完成廳志稿8門10卷,未刊行。1834年,陳氏返歸故里後,再參考了《大清通禮》、《東槎紀略》、《蛤仔難紀略》等資料,刻思補葺未果,1838年又應聘[[鹿港]]南開書院山長,1839年夏,又追索得原稿,補入田賦、官秩(附選舉),1840年完成定本志稿8卷12門,仍未刊行。1849年,董正官通判令生員[[李祺生]]續編,成8卷,1852年刊行。參考書目達156種。為該志特色。〈初稿例言〉云:「玉山在界外番屬,距廳二百數十里之遙;乃通臺表障,非蘭之主山也;蘭人明別而呼之曰:『番玉山』矣。奈好事者艷其美名,猶侈為蘭山之祖,而甘以境內諸峰為兒孫,不亦傎乎!今綴於諸山之後,並附一辨,以著鴻溝之劃。」作者不只是堅持己見,亦能舉證力辯。分為封域、職官、賦役、禮制、祀典、風教、學校、武備、風俗、物產、雜識8卷98目,未列藝文卷,藝文收入〈雜識卷〉,分為紀人;記吳沙、陳奠邦2人,紀文收奏疏3;含姚瑩〈籌議噶瑪蘭定制〉長文,紀略3、論1、書4、說1、記1、駢體5、詩100餘首、賦2、紀事1、紀物1。紀物是書目。最大特色是,無論詩文,皆選與噶瑪蘭相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