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94
次編輯
變更
陈伯吹
,無編輯摘要
}}
'''[[陈伯吹]]'''(1906年-1997年),原名 ''' 陈汝埙 ''' ,曾用笔名 ''' 夏雷 ''' 。
[[上海市]][[宝山区]](原江苏省宝山县)人。中国著名的 [[ 儿童 ]][[ 文学 ]][[ 作家 ]] 、 [[ 翻译家 ]] 、出版家、教育家。
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1934-1937年,任儿童书局编辑部主任,负责编辑《儿童杂志》、《常识画报》和《小小画报》。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立报》、《译报》、《文汇报》先后写了《新流亡图》、《缠黑布的人》等二十多篇揭露和控诉日寇侵华罪行,反映国难中儿童生活的 [[ 散文 ]] 、 [[ 诗歌 ]] 和 [[ 小说 ]] ,并致力于翻译欧美儿童文学,先后出版了《[[伏象神童]]》、《[[出卖心的人]]》、《[[绿野仙踪]]》、《[[空屋子]]》等十种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1942年离开 [[ 上海 ]] 赴 [[ 四川 ]] ,在国立编译馆工作,并在 [[ 复旦大学 ]] 任教,业余从事创作和儿童文学研究。
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继续从事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作者队伍组织工作。
*1945年4月1日,《小朋友》杂志在重庆复刊,任主编。中华书局迁回上海后,继续任该书局编审。
*1946年5月,与教育家 [[ 李楚材 ]] 发起组织"上海儿童文学工作者联谊会"。
*1947年任《大公报》副刊《现代儿童》主编。同年,加入上海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热情投入中小学教师"反饥饿,争生存"的民主活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陈伯吹担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把全副精力投入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工作中。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课程。
*1949-1959年,是他创作最旺盛的时期,连续不断为孩子们写了近百篇作品,出版了《[[一只想飞的猫]]》《[[中国铁木儿]]》《pp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从山冈上跑下来的小女孩]]》等童话、小说、散文集。1950年至1954年,分别在上海 [[ 圣约翰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任兼职教授,讲授儿童文学。
*1952年12月,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任副社长。1952年起,被选为历届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副主席、顾问。
*1954年11月,奉调至北京,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1957年6月起至1960年11月,成为 [[ 中国作家协会 ]] 专业作家。
20世纪50年代,在中华书局、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作家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东风文艺出版社等出版了多种创作和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及理论著作。
1906年,陈伯吹出生在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县的罗店镇上。他的小学时代是在宝山县立罗店小学(今罗阳小学)度过的。之后又在宝山县甲种师范讲习所(相当于今天的初中)念了3年书,毕业后分配到杨行乡朱家宅第六国民学校(今朱宅小学)当教员。1923年,他开始了儿童文学写作,写出了第一部中篇小说《模范学生》(后来改名为《学校生活记》)。两年之后,1925年2月,这位十分用功和敬业的小学教员,又被调到县立淞阳小学(今宝山实验小学)任国语和算术教员,同时担任初级部主任,兼任三、四年级班主任。
1926年10月,北伐军已经从 [[ 广州 ]] 北上,攻克了 [[ 武汉 ]] 。不久,北伐军又顺着长江东下,进入南京和上海一带。爱国的人们都在心中幻想着,军阀割据的时代就要结束,新的希望到来了。一个十分寒冷的夜晚,在设在宝山文庙内的城中小学,陈伯吹神色庄重地参加了一个秘密的入党宣誓仪式,加入了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地下组织。
1927年4月,蒋介石突然叛变了革命,把屠刀挥向了猝不及防的革命者。腥风血雨和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在此后的那些日子里,淞阳小学的校园,看上去虽然像往常一样平静,但是在陈伯吹的心中,却翻卷着汹涌的巨浪。没过多久,陈伯吹就被安排在这一带的学生和群众中间散发和张贴传单,揭露蒋介石的罪恶行径。 1928年2月的一天,上海出版的《申报》、《新闻报》等报章的"吴淞地方新闻"栏里,都刊载了这么一条新闻:共产党员黄忆农,年十九岁,致力赤色鼓动,妄图颠覆政府,着即执行枪决……。不幸的消息使陈伯吹和他的三位同事既震惊又愤怒,此时他们才恍然大悟,那个被处决的黄忆农正是出现在小学校园里的革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