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弗里德里希·古尔达

大小無變化, 4 年前
生平
1950 年代之后,古尔达开始接触爵士乐,并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1956年,他在[[美国]]新港爵士音乐节演出,随后又到美国爵士乐俱乐部鸟园演奏。他不但写了很多的爵士乐曲,协助创立[[欧洲]]爵士交响乐团与即兴音乐学校<ref>[https://www.sohu.com/a/140660584_741309 【爱乐日历5.16】“维也纳学派三杰”之“谁的生日”? ],搜狐,2017-05-15</ref>,后来也在自己的演奏会中融合古典音乐与爵士乐。然而这些在1970年代的混合音乐会并未受到高评价。1982年他与爵士钢琴家奇克·柯瑞亚开始合作,两人推出了一张混合爵士与古典乐风格,漫长的即兴演奏曲专辑“The Meeting”。此外,他也实验过用改装的大键琴演奏[[巴赫]]的曲目。然而这些表演以及他特立独行的个性,并没有让他成为特别成功的跨界[[演奏家]],反而获得“问题少年”的昵称。1999年三月,出现谣言称深居简出的古尔达已去世,数日后却又“复活”而令人错愕。之后不到一年,古尔达就真的因为[[心脏病]]发而逝世,享年六十九岁。
虽然古尔达早年以诠释贝多芬的钢琴曲目闻名于世,事实上他对于演奏巴赫,[[莫札特]],[[舒伯特]],萧邦,德布西以及拉威尔也有自己的心得与见解。他曾表示,比较起贝多芬,他觉得自己“和[[海顿]]、莫札特和印象派作曲家心灵上更接近”。由于古尔达在中年之后受到爵士乐风的影响,除了即兴作曲外,在弹奏古典乐曲目时也会带有一些即兴风格,最明显的是他晚年所灌录的莫札特专辑,在演奏时使用了大量的装饰音。1967 年开始,古尔达重新录制了贝多芬奏鸣曲全集,这套录音兼备演奏技巧与诠释深度,也成为他在贝多芬演奏成就方面的定评。维也纳音乐学院曾经想要颁发贝多芬戒指给他,以表彰他的成就,古尔达接受后经过考虑又将之退还<ref>[https://www.douban.com/note/637448054/ 古尔达的爵士情缘和不羁人生],豆瓣,2017-09-15</ref> 。维也纳音乐学院曾经想要颁发贝多芬戒指给他,以表彰他的成就,古尔达接受后经过考虑又将之退还
古尔达结过两次婚,有三个小孩。其中 Paul 以及 Rico 也都是[[钢琴家]],而古尔达的第二任妻子祐子·古尔达(Yuko Gulda,日本人,旧姓胁山)也是一位钢琴家。虽然古尔达并不喜欢教[[钢琴]],但他在维也纳也指导过一些[[学生]],其中包括玛塔·阿格丽希。
249,3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