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芒筒

增加 6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芒筒是一种竹制单簧气鸣乐器,亦称地筒、莽筒或芦笙筒,主要流传于中国西南、为少数民族所演奏,不过部分当代国乐作品也会使用芒筒。
'''芒筒'''是一种竹制单簧[[气鸣乐器]],亦称地筒、莽筒或芦笙筒,主要流传于中国西南、为[[少数民族]]所演奏,不过部分当代国乐作品也会使用芒筒。 芒筒可依其共鸣筒之大小,将 [[ 音高 ]] 区分为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和倍低音等几种。 [[ 丹寨县 ]] 为其主要出产地,不过一般较多苗人聚集的乡间,亦会有制作芒筒的师傅以此维生。通常一支芒筒售价约3到5人民币。
==分类==
黔东南丹寨县 [[ 苗族 ]] 芒筒发音为:大芒筒A、中芒筒a、小芒筒a1、最小芒筒a2。中、小型芒筒,奏者左手提筒,右手执簧管吹奏,可自如跳跃、摆动。大芒筒,需将筒斜置地上,左手扶筒身,右手执簧管吹奏。
民间芒筒依其大小组合在一起称芒筒队。大型芒筒队由十五或二十一支组成,分为大、中、小和最小芒筒四组。每组三至五支,与各种 [[ 芦笙 ]] 组成芦笙乐队。芒筒以圆润雄厚的持续音加强主音,使乐队 [[ 音响 ]] 丰满。
1958年后,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歌舞团余富文将单管芒筒发展到六、九、十二和十八管。将多管组为一体,用一管吹奏,共鸣筒铜制、横式,以活塞控制气箱。系带挂于右肩,站、走、跳均可演奏。 [[ 济南 ]] 部队前卫歌舞团张式业、李耀新在 [[ 成都 ]] 乐器厂协助下,研制出二十九管芒筒,音域D—g2,包括十二半音,保持传统芒筒音色。可奏单 [[ 旋律 ]] 和复调性乐曲。
==组成==
管身竹制,由簧管和共鸣筒两部分组成(图) 。簧管多采用一根细 [[ ]] 管制作,中间竹 节通 透,上端管口作为吹口,下端留节封闭,在底端开一长方形孔,镶嵌一枚铜制簧片而成,无 按音孔,可发出一个单音。也可用芦笙管作为簧管。共鸣筒用粗大毛竹筒制作,上端管口削 成45°斜坡形,中间竹节打通,筒底有开管和闭管两种形制:常见者底端留节封闭,为 闭管形制,另一种开管形制是在底端竹节以上,管身一侧挖削一个半 [[ ]] 形或 [[ 三角形 ]] 通孔。将 簧管置入共鸣筒底部,嘴吹簧管上端吹口,气流振动簧片发音,并通过共鸣筒扩大音量,从 而发出雄浑、深厚的音响。开管形共鸣筒的发音更为响亮。偶尔,也将两支簧管( ([[ 乐曲 ]] 调式 的主、属音) 置于共鸣筒中,可发出两个不同的音。
==视频==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