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尔卑斯长号

增加 9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阿尔卑斯长号 ''' (德语:Alphorn)是 [[ 阿尔卑斯山 ]] 区的传统乐器之一,原是牧人召唤 [[ 牲畜 ]] ,或在山区传递资讯的工具。吹奏 [[ 长号 ]] 呼唤安抚乳牛的形象可溯及16世纪末玻璃画中。
==历史==
起源于牧人工具, [[ 学者 ]] 咸信与外观形似的 [[ 古罗马 ]] “利图斯号”(lituus)相关,而上瓦尔登州方言“liti”指的就是阿尔卑斯长号。约1400年时即有类似乐器出现,1527年,“Alphorn”一词首见于德文文献记载。
在19世纪, [[ 瑞士 ]] 的奶酪业从山区转至村镇乳品工厂后,能使用阿尔卑斯长号的场合越来越少;其20年代,一位伯恩的 [[ 员Niklaus 员]]Niklaus von Mülinen开始积极挽救这项乐器,在他的积极推广和保存中,失去原本实用价值的阿尔卑斯长号,转变为纯粹的 [[ 乐器 ]] ,并成为瑞士地区的代表性乐器。
==制作及吹奏==
乐器以木头(传统以 [[ 松木 ]] 制作)制作,形状是长3至4米的的圆锥管,末端将近喇咖口处像牛角一般弯起。结构简单,长长的吹管上,除了吹口与末端的喇叭口外,没有任何其他气孔、按键或簧片。吹出的曲调取决于吹奏者呼出的 [[ 气流 ]] 长短、压力强弱。
==发展==
在长号这一古老管乐器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最初发现利用伸缩管可以改变音的高低,因而用杯状的号嘴、伸缩管和 [[ 喇叭 ]] 口的组合发明了最原始的长号。也正是由于长号具有的伸缩管体系从而使长号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走的是与其它 [[ 管乐器 ]] 发展不一样的道路。在演变发展进程中,不仅发展形成了长号自己的家族系列,同时又以它特有的发声方法、音色魅力长号有着美妙的音色,富有人声的特性与音域。吹奏出的声音可以像小溪潺潺流水的弱声,还可以吹奏出狂风暴雨、震撼人心的最强的 [[ 声音 ]] ,强声和弱声的音色对比令人感叹、惊奇、容易变化 [[ 音高 ]] 的演奏特点和特殊的演奏技巧奠定、形成了它在现代古典交响乐队中其它管乐器不可替代的声部,保持了它在演奏室内乐、 [[ 爵士乐 ]] 中和作为越来越受人们喜爱的独奏乐器在音乐舞台上的地位,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音乐爱好者。
长号是铜管乐器中最早定型与进入乐队的管乐器,它可以追溯到11~12世纪,那时就存在被我们称之为萨克布特(Sackbut)的古长号。古长号主要用于 [[ 教堂 ]] 、宫廷合唱音乐伴奏中(古老的乐曲总谱是人声合唱与乐器共用,并未标注是由哪种乐器演奏或哪个合唱声部演唱,经常是器乐和人声混杂使用)。在 [[ 德国 ]] 音乐词典中名词,可直译为长号合唱/合奏,这也可以证实当时长号在教堂、 [[ 宫廷音乐 ]] 中的作用与地位。
[[ 文艺复兴 ]] 时期(15世纪下半叶和16世纪),结构类似现代铜管乐器的长号就已问世,并且用于乐队演奏中。尤其是在巴洛克时期(16世纪末~17世纪),特有的巴洛克长号广泛用于乐队演奏中。目前在欧洲仿古典乐队或 [[ 巴洛克 ]] 古典乐队(均为中小型乐队)演奏巴洛克时期音乐时,长号手均使用巴洛克长号。另外,几乎所有德国、 [[ 奥地利 ]] 的音乐学院长号专业学生的课程中,都安排有巴洛克长号与古典乐队或管风琴合作演奏的学习计划。
==现况==
目前在 [[ 瑞士 ]] 瓦莱州嫩达兹镇(Nendaz)(位于瑞士西南)每年举行国际阿尔卑斯长号音乐节和比赛,是当地重要的文化活动。女性 [[ 演奏家 ]] 艾莲娜·柏金(Eliana Burki)[1][2] 以爵士、放克、蓝调、灵魂和摇滚等多元演出风格而著名。[3]
251,90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