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唎咧

增加 28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唎咧22.jpg|350px|缩略图|右|[http://hnrb.hinews.cn/resfile/2018-04-02/020/3575634_hnrbtp3_1522574786639_b.jpg 原图链接][http://hnrb.hinews.cn/html/2018-04/02/content_19_2.htm 来自 海南日报 的图片]]]
'''唎咧''',即口箫,[[黎族]]吹奏乐器 <ref>[https://www.sohu.com/a/273491576_788499 黎族故事-杞方言《唎咧的来历》讲述者:王碧连(传承人)] ,搜狐, 2018-11-5</ref> ,流行于[[海南岛]]各地。由7支从细至粗的竹管套接而成,包括吹嘴在内,全长约20厘米,上细下粗,共6个按音孔。最上一节细竹管削劈出一片薄竹,作为吹奏竹簧,或在竹簧内插入麦杆片或树叶片以吹奏。[[音色]]圆润、柔和、清亮,有效音域在1个八度以内(d2—d3)。现制成高、中、低三种形制,改用[[唢呐]]双簧苇哨,音量增大,音域为13度,用于独奏及合奏。
==基本内容==
唎咧外形和唢呐杆相似,是由若干节大小不同的短竹管,由小到大套接而成,是黎族人民喜爱的单簧气鸣乐器,相传已有几百年[[历史]]。
唎咧:黎语音译,又称“ 口箫”,是 黎族人民喜爱的单簧气鸣[[乐器]],相传已有几百年历史 <ref>[https://www.zhwh365.com/article_1731.html 黎族独有的吹奏乐器——哩咧],中国传统文化,2014-02-08</ref>
唎咧外形和唢呐杆相似,由若干节大小不同的短竹管套接而成。每节上都开有一个圆形音孔。原始的唎咧仅有5孔,到了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乐东黎族自治县|乐东]]、[[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和东方一带的西路唎咧,发展为六节六孔,全长约22厘米,在上端竹管上开有一个隙口,插入麦秆或树叶等作为簧片,可吹出 8个音;流行于通什、保亭一带的东路唎咧,则为七节七孔,但最上一孔作为装饰用。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