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增加 14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xūn 广东话:hyun1,音同“熏”)是种吹奏乐器, [[ 中国 ]][[ 民族 ]] 乐器古老乐器,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吹奏乐器,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史记》称埙乐是“德者之音”<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403321633_17daaef21001011mpy.html?from=cul 体积小易携带的乐器,也能发出震撼人心的声音],新浪网,2019-01-31</ref>。起源可能是先民用于模仿鸟兽叫声以诱捕猎物,并随着 [[ 文化 ]] 的进步而发展为乐器。
埙的大小、 [[ 颜色 ]] 、纹饰、音域各异,部分埙的形状与 [[ 陶笛 ]] 类似,但没有陶笛的哨口,演奏者可转动埙以改变音调。
埙是土质乐器典范, [[ 音乐 ]] 感染力极为强烈,即便只有几个乐句、五六个音符也足以让人肝肠为动、泪奔不止。埙声来自史前,携着 [[ 土壤 ]] 的气息,带着秋风的味道,浊而喧喧然,数千年来在灼灼的 [[ 日光 ]] 或皎洁的 [[ 月光 ]] 之下,洞穿人们的 [[ 魂灵 ]] 。它的 [[ 音色 ]] 幽深、悲戚、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也许正是埙这种特殊音色,古人在长期的 [[ 艺术 ]] 感受与比较中,就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一种神圣、高贵的精神气质。闻埙音,仿佛是在瞬间掏空了心肺的 [[ 胸腔 ]] 中旋转回荡,天地之间,一切成空,只剩听者的一缕幽魂,随着这呜咽之声荡漾。
==历史==
[[ 河姆渡遗址 ]] [[ 仰韶遗址 ]] 出土被认为最原始的陶埙均只有吹孔,而无音孔。文献记载,夏代的埙有3个音孔,可吹出4声音列。 [[商朝| 商代 ]] 的埙有陶制、石制和骨制,多数为平底卵形。 [[ 战国 ]] 时期的埙可有5个音孔,多数为平底卵形<ref>[http://www.yinyuesheng.cn/xun/jichu/2848.html 埙简介——乐器埙介绍],音乐之家,2015-03-20</ref>。秦、汉以后,埙主要用于历代宫廷 [[ 雅乐 ]] 。现代的埙增加到了8至11个音孔。
==制作==
取纯净、不带 [[ 砂石 ]] 杂质的粘土,将 [[ 粘土 ]] 加清 [[ ]] ,反复绞拌揉揣,和成软硬适中的泥块,经捏坯、整形、开孔、磨光和煅烧而成。
==文化==
[[ 黄河 ]] 泥埙同时又是黄河 [[ 文化 ]] [[ 符号 ]] 、载体,它演奏的是抑扬顿挫波澜壮阔的黄河音乐,传播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黄河泥埙演奏出来的音乐原始古朴、浑厚悠远、深沉苍凉、大气凝重,黄河泥埙演奏的乐曲韵味袅袅,直抵人心,猎人魂魄,耐人寻味,回味无穷,给人以历史沧桑、人生厚重、意犹未尽、丰富多彩的美感。
黄河泥埙是用首个中国黄河文化之乡武陟县黄河岸边的黄河泥精心制作的优秀民族乐器、高级 [[ 工艺品 ]] 。黄河泥埙选材自黄河边的 [[ 胶泥 ]] ,母亲河水滋养的黄河泥品质细腻、柔滑、粘连、杂质少、可塑性强而又不过于软塌。做出来的埙,造型各异、音准规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色泽自然、古朴淡雅、手感温润细腻,散发着黄河泥独特的幽幽远古气息。再配以精美典雅的 [[ 绘画 ]] 、古朴的 [[ 文字 ]] ,精心烧制后再涂漆上色,使黄河泥埙显得更加可人。精心烧制的黄河泥埙轻巧坚固,精致脱俗,集工艺品、民族乐器、 [[ 旅游 ]][[ 商品 ]] [[ 玩具 ]] 、纪念品于一体,凝聚着厚重大气、深沉悠远的黄河文化气息。
2013年5月,在 [[ 焦作市 ]] 武陟县荣获首个“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称号的过程中,黄河泥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黄河文化传播的载体,是黄河文化传播的桥梁。未经精雕细刻和包装的黄河泥埙在2015年10月中旬在 [[ 加拿大 ]] 举行的中加 [[ 文化节 ]] 上初露头角,即荣获银奖。
==参考文献==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