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口簧琴

移除 10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口簧琴 ''' ,又称口簧、口弦、嘴琴,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广泛使用于 [[ 亚洲 ]] (特别是 [[ 东南亚 ]] 、南亚以及北亚)、 [[ 美洲 ]] [[ 大洋洲 ]] 以及 [[ 欧洲 ]] [[ 非洲 ]] 的记录则相对较少。
口簧琴的乐器主体是一个一端固定于框式琴台上,另一端可自由振动的簧片,乐器演奏者将琴台置于双唇之间,以拨动簧片或拉扯一根系附于琴台上细绳的方式,使 [[ 簧片 ]] 振动发声,并以演奏者的 [[ 口腔 ]][[ 共鸣 ]] 产生乐音。
==五弦口弦==
民族 [[ 音乐学家 ]] 从传说中推测认为 [[ 新石器时代 ]] 晚期出现。先秦时期称“簧”,《 [[ 诗经 ]] ·小雅》:“巧言如簧。”约在唐宋时期有“竹簧”、“铁簧”、“铁叶簧”、“雅簧”等名,明清时期主要称“口琴”,现在通常称“口弦”。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流传广泛,各民族称呼不一。与古代汉文化的名称有密切关系。在流传有口弦的38个少数民族 [[ 语言 ]] 的汉译名多达100个以上。
簧在 [[ 少数民族 ]] 中是谈情说爱的乐器之一,还常被用来作为青年男女定情的信物。多片制的簧往往配有一个小竹筒,竹筒表面刻有精致的花纹,随身携带,以便在需要的场合演奏。
==结构形制==
一般在一根长薄竹片上刻出一簧舌,舌根扁薄 [[ ]] 端细长的尖,是发音部位。外缘为簧框,簧框在近舌根外的一端为股部;簧框在近舌尖外的一端为首部,是手的执持部位。
框的形状主要有 [[ ]] 制的长薄形和 [[ 金属 ]] 制的 [[ 马蹄形 ]] 两种,可以弹拨股部发音,可以弹拨舌尖发音,也可以拉拽股部的线来发音。多片口弦组合的形制<ref>[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505516/ 口弦概述],豆瓣,2008-6-21</ref>
==演奏与调音==
以左手执首部,框横置于口,用两唇轻含,用右手拨簧的股部,使簧舌振动,同时以 [[ 口腔 ]] [[ 共鸣器 ]] ,不断改变口腔大小,可奏出一系列自然泛音。常见形制的簧舌为长三角形和长条形,舌尖凸出一尖刺。簧也常用来与其它乐器合奏或为歌舞伴奏<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33291600 从台湾看原住民口簧琴],知乎专栏 , 2018-1-25</ref>
为了同其他 [[ 乐器 ]] 合奏,可调整簧的基音。 [[ 竹簧 ]] 的调音是以切削股部的方法来进行的,股部的长度决定基音音高,也有在簧舌粘蜡珠的方法来调音的。簧的音调有话语的神奇功能。
==参考文献==
40,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