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334
次編輯
變更
西蒙波娃
,無編輯摘要
[[File: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jpg|thumb|300px|有框|右|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 [https://www.iep.utm.edu/beauvoir/]]]
'''西蒙·露茜-厄爾奈斯丁-瑪莉-波特朗·德·波伏娃''' '''Simone Lucie Ernestine Marie Bertrand de Beauvoir''',(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簡稱為 ''' 西蒙·波娃 ''' ,是[[法國 ]][[ 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家]]、[[女權主義者]]、[[政治家]]、[[社會理論家]],1970年代女權運動的重要理論家和創始人。波娃是法國人,她是二十世紀最有名的才女之一,現代社會女權運動基礎就是她奠定的。波娃不僅在政治活動上大名鼎鼎,在思想學術上也很了不起,她寫了大量的 [[ 小說 ]] 、評論和存在主義的 [[ 哲學 ]] 著作以及一些關於 [[ 中國 ]] 的書籍。 她在女權主義和存在主義領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著作有小說、議論文、傳記等,著名小說有《女客》(L'Invitée)、《名士風流》(Les Mandarins),哲學 [[ 散文 ]] 《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是現代[[女權主義]]的奠基之作。她和存在主義 [[ 哲學家[]][[沙特]]]是伴侶關係。
<ref>[http://shin02.pixnet.net/blog/post/26669117-%E8%A5%BF%E8%92%99%E6%B3%A2%E5%A8%83 西蒙波娃簡介]</ref>
*1927發表了一項個人「獨立宣言」,宣稱「我絕不讓我的生命屈從於他人的意志」。
*1929進入 [[ 巴黎 ]] 高等師範學院。與沙特結識。
*1939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4評論< 庇呂斯和西奈阿斯>出版。認識作家約翰‧朱奈。巴黎光復。沙特的戲劇《沒有出口》上演。
*1945赴 [[ 葡萄牙 ]] 做演講旅行。戲劇《白吃飯的嘴巴》和小說《他人的血》出版。沙特的的《自由之路》出版。沙特主持的《現代》雜誌創刊,波娃任編輯。波娃常演講小說和形上學,被視為存在主義陣營的新近女作家。
*1947評論< 模稜兩可的的理論學>出版。赴美演講旅行,認識 [[ 美國 ]] 作家 [[ 納爾遜‧阿格林 ]] ,隨即陷入熱戀。著手寫[[《第二性》]]。
*1949/01/09把《第二性》的第一卷親自送到了出版社。
*1950和沙特橫渡沙哈拉沙漠,觀察殖民地情況,再赴 [[ 摩納哥 ]] 。跟阿格林之戀結束。
*1952認識比自己小17歲的新聞記者克 [[ 洛德‧朗茲曼 ]] ,譜出戀曲,共遊 [[ 荷蘭 ]] 。
*1955/09和沙特接受中國政府的邀請,來到 [[ 北京 ]] 訪問了四十五天,回國後發表了《長征》一書。
*1958開始回憶並撰寫她人生的第一個二十年。與朗茲曼結束同居關係。
*1961參加反右翼秘密軍事組織的示威行動。
*1975西蒙‧波娃衛馬利亞娜‧阿爾納和帕波‧安吉爾 [[ 導演 ]] 的 [[ 電影 ]] 解說[[< 老人的漫步>]]出版。
*1981出版了最後一本回憶錄[[《告別的儀式》]],書中講述了與沙特的一切,包括將沙特的晚景據實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