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甜甜圈

增加 4,597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甜甜圈'''(也叫唐納滋,台灣又常稱:多拿滋,香港以英語音譯粵語稱:冬甩、多甩;英文:doughnut、donut)是一種用麵粉…”


'''甜甜圈'''(也叫唐納滋,台灣又常稱:多拿滋,香港以英語音譯粵語稱:冬甩、多甩;英文:doughnut、donut)是一種用麵粉、砂糖、奶油和雞蛋混合後經過油炸的甜食。最普遍的兩種形狀是中空的環狀、或中間有包入奶油、蛋漿(卡士達)等甜餡料的封閉型甜甜圈。<ref>[https://blog.sina.com.tw/22494/article.php?pbgid=22494&entryid=588196 美國美食文化--- 甜甜圈(Donut)]</ref>

==甜甜圈的由來==
美國人無疑是甜甜圈的頭號粉絲,在美國有許多人以甜甜圈作為早餐的主食,甚至還設立了「甜甜圈日」,並擁有世界上最著名的兩大甜甜圈連鎖品牌 Dunkin' Donuts 和 Krispy Kreme,在亞洲,甜甜圈主要是被當成點心類的食物。不過甜甜圈的發源地並非是美國,在古羅馬時期已經出現了油炸麵糰的做法,中東地區也有類似的甜食,叫做 Zalabia,這一做法傳入歐洲之後,在英國、德國、北歐等地流行開來,在古代歐洲,炸甜麵糰是大齋節前狂歡盛筵上才能享用的食物,或許只有如此高油高糖的甜點,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幫助人們度過接下來40天的漫長齋戒,後來甜甜圈才被荷蘭人帶到美國。<ref>[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69112 美國最了不起的食物就是甜甜圈,打贏世界大戰都靠它!全因這段浪漫的「軍中情人」故事]</ref>

19 世紀初期,由於當時烘焙用的泡打粉尚未普及,在家中自製甜甜圈被視為需費時製作的點心,直到 1830 年左右,效果足以代替酵母發酵的烘焙泡打粉開始被廣泛使用,蛋糕、甜甜圈這類需要麵團膨脹的甜點才開始在美國家庭中出現。到了20 世紀初,甜甜圈已經是橫跨全美隨處可見的點心。


==甜甜圈的歷史故事==
甜甜圈的廣泛流行,要歸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並派遣遠征軍赴歐洲參戰。同時,慈善組織「救世軍」徵集了一批女性志願者奔赴前線,為士兵們提供食物和基本的生活服務。為了鼓舞士氣,志願者們用簡陋的工具開始製作甜甜圈。這樣甜蜜溫暖的食物最能撫慰士兵思鄉的味蕾,以至於志願者一天要趕製數千個甜甜圈以滿足需求,而她們也因此被士兵親切地稱為「甜甜圈女孩」(Doughnut Girls)。與此同時,在美國境內,救世軍還舉辦大型的甜甜圈義賣活動以籌集善款。1919年,救世軍通過義賣,在短短兩天內獲得了50萬美元的善款。不過,到了二戰時期,美國捲入實質性戰役,大概是由於物資匱乏的緣故,救世軍開始售賣紙質的假冒甜甜圈,賦予其「支援前線戰事」的精神意義,完全依賴愛國主義的號召力來拉動銷量,就這樣,救世軍依然通過義賣籌集了將近10萬美元。為了紀念甜甜圈在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六月的第一個星期五被定為「甜甜圈日」,並傳承至今。

一戰以後,甜甜圈聲名大噪,成為了當時美國最流行的甜點之一。1921年,Adolph Levitt發明了自動化的甜甜圈機器,搭配預製麵糊,可以在一小時內製造出960個甜甜圈,使其生產成本大幅降低,甜甜圈產業也自此興旺起來。在1919年,全美的甜甜圈銷售額是每年500萬美元,而到了1935年,銷售額已經暴漲至3300萬美元。在1930年美國的大蕭條時期,甜甜圈以其低廉價格成為了多數人的日常食物。當時,貼心的店家時常會隨甜甜圈附上一張紙條:「As you go through life make this your goal: Watch the doughnut, not the hole.」勸告人們「盯著你的甜甜圈,而不是整天盯著它的洞。」就像樂觀主義者看到一杯半滿的水,而悲觀主義者只能看到一杯半空的水,在蕭條時期,想想「我還有個甜甜圈」,而非糾結於「我的甜甜圈缺了個洞」,顯然是更明智的生活態度。<ref>[https://kknews.cc/food/8ve82yq.html 關於萬人迷甜甜圈的起源,和它背後的歷史故事]</ref>

==甜甜圈的種類==
大部分的美式甜甜圈是塑型之後油炸,甜甜圈的種類的分別則取決於發酵方式;不同於亞洲或南美的油條,美式甜甜圈是甜的點心,通常在油炸後,會為甜甜圈裹上一層甜蜜糖漿,或巧克力,也會在內陷中填入果醬或卡士達奶醬,下面介紹的七種經典美式甜甜圈,不同風格各有好味
























== 參考資料 ==
{{Reflist}}
1,0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