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自然博物馆

增加 9 位元組, 4 年前
历史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51年3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文教委员会批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成立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兼任主任委员,裴文中、郑作新、张春霖、胡先骕等人任委员。1951年4月2日,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成立,办公地点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传心殿、清史馆,裴文中兼任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发文,向全中国征集标本及展品,并且从中国各地抽调业务干部和行政干部。1951年,原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科普局下属的标本制作所以及[[中央人民科学馆]]全体职工并入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并且接收[[南京博物院]]、北海大众自然博物馆、[[河北省]]的许多[[珊瑚]]标本、[[鸟]]类标本、古[[脊椎动物]]等化石标本。至1952年,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已经初步形成自然博物馆的雏形。1954年到1956年,先后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批大型展览:“全国农业资源展览”、“全国矿产资源展览”、“解放台湾展览”、“治理黄河展览”等等。1955年,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馆舍建设工程获得批准立项,馆址定在天桥南大街,计划建设三期工程:陈列楼、标本楼、办公楼,其中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确定建设陈列楼8000平方米。1956年10月,工程在天桥南大街开工。1958年5月,新馆落成,[[郭沫若]]题写馆名。1959年1月,新馆正式开放。1959年4月1日,[[中国人民邮政]]为此发行纪念邮票1套2枚以及首日封1枚。《[[人民画报]]》1959年第4期刊登有关报道。
[[大跃进]]期间,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下放北京市,隶属[[北京市文化局]]。1962年,该馆正式定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杨钟健任馆长。1975年,该馆划归北京市科技局领导。1979年,发起筹备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1980年,创办《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报告》、《大自然》科普[[杂志]]。1982年,编辑出版《生物史图说》大型图册。1984年,北京自然博物馆生态研究室在北京市[[ 大兴qu| 大兴县]]南海子建设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在[[麋鹿]]引进工作完成以后独立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985年,该馆划归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1992年9月,[[香港]]商人田家炳捐款和北京市财政拨款建成的标本楼“田家炳楼”竣工。1998年7月25日,[[江泽慧]]教授获聘为该馆名誉馆长。2004年11月,吴新智、洪德元、孙儒泳等2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及2名外籍科学家获聘为该馆科学顾问。2005年2月,《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报告》改为《自然科学与博物馆研究》,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共同主办。2008年3月,成为北京市33座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之一。2008年4月,成为北京市第一批99家科普基地之一,入选科普教育基地及科普研发基地,《大自然》编辑部成为科普传媒基地。2008年5月,成为[[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第一批79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2008年7月1日,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参考文献==
128,38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