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次編輯
變更
董清平
,创建页面,内容为“1985年晋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3年晋升教授、主任医师。1985年参加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骨伤系筹建工作,1991年任骨伤系副…”
1985年晋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3年晋升教授、主任医师。1985年参加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骨伤系筹建工作,1991年任骨伤系副主任,1993-1995年兼任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1996-2006年任骨科主任。
学术兼职
省干部医疗保健会诊专家。并担任世界中医骨伤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世界手法医学会常务副主席,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伤专业委员会顾问,马来西亚国际针灸骨科研究院研究员,加拿大网中医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骨伤》杂志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委,省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等。
学术思想
董清平教授秉承家传手法,并从四十余年临床经验积累中,总结出的系列手法,其特点是从中医整体医学出发,通过系列手法调正脊-盆-髋力学框架系统,使脊柱维持正常生理曲度,松解周围软组织痉挛,矫正椎小关节微小移位,恢复其三维立体的力学平衡。改善腰间盘突出症存在的多种病理变化,为疾病痊愈提供了有效保证,从而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该手法具有简明精要、操作量化规范、易于掌握,安全性良好、病人容易接受,疗效显著等特点。
科研成果
从病因学研究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国内和刘昱教授首先作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氧自由基明显增高、其清除能力下降"的报导(美国中华骨科杂志 1998.1);以及发现该类病人微量元素的变化(美国中华骨科杂志 1999.5)。该课题获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省内首先开展内收肌松解与髓芯减压术相结合的微创手术疗法,并结合中药内外兼治,远期效果较好。
采用中药益气活血补肾法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观察表现有促进患者股骨头囊变区修复的作用。并进行分子水平的实验研究。为纯中药促进新骨生成治疗骨坏死提供科学依据。并获2011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80年代初制定"50分加减法评价膝关节功能",为临床提供量化的客观指标,得到著名骨科专家王亦聪教授的推荐,刊登在《创伤骨科学报》(北京,1986.3)。
1987年提出"髌旁滑膜皱襞痛的诊断及其手法治疗"(中医骨伤杂志,1987.4)。
学术兼职
省干部医疗保健会诊专家。并担任世界中医骨伤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世界手法医学会常务副主席,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伤专业委员会顾问,马来西亚国际针灸骨科研究院研究员,加拿大网中医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骨伤》杂志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委,省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等。
学术思想
董清平教授秉承家传手法,并从四十余年临床经验积累中,总结出的系列手法,其特点是从中医整体医学出发,通过系列手法调正脊-盆-髋力学框架系统,使脊柱维持正常生理曲度,松解周围软组织痉挛,矫正椎小关节微小移位,恢复其三维立体的力学平衡。改善腰间盘突出症存在的多种病理变化,为疾病痊愈提供了有效保证,从而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该手法具有简明精要、操作量化规范、易于掌握,安全性良好、病人容易接受,疗效显著等特点。
科研成果
从病因学研究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国内和刘昱教授首先作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氧自由基明显增高、其清除能力下降"的报导(美国中华骨科杂志 1998.1);以及发现该类病人微量元素的变化(美国中华骨科杂志 1999.5)。该课题获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省内首先开展内收肌松解与髓芯减压术相结合的微创手术疗法,并结合中药内外兼治,远期效果较好。
采用中药益气活血补肾法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观察表现有促进患者股骨头囊变区修复的作用。并进行分子水平的实验研究。为纯中药促进新骨生成治疗骨坏死提供科学依据。并获2011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80年代初制定"50分加减法评价膝关节功能",为临床提供量化的客观指标,得到著名骨科专家王亦聪教授的推荐,刊登在《创伤骨科学报》(北京,1986.3)。
1987年提出"髌旁滑膜皱襞痛的诊断及其手法治疗"(中医骨伤杂志,19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