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理查德·耶茨

增加 1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代表作品 =《革命之路》《十一种孤独》
}}
'''理查德·耶茨'''('''Richard Yates ''' ,1926年2月3日-1992年11月7日),[[美国]]小说家,被文学史长期不公正对待的大师,被遗忘的最优秀的美国 [[ 作家 ]] 。耶茨是"焦虑时代(the Age of Anxiety)的伟大作家",也是美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代言人。他的处女作《革命之路》一推出即获成功,当年与《第22条军规》、《爱看电影的人》一同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62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出版,更被誉为"纽约的《都柏林人》"。随后他陆续写出《扰乱和平》(1975)、《复活节游行》(1976)、《好学校》(1978)、《年轻的心在哭泣》(1984)、《冷泉港》(1986),生前最后一部小说《不定时代》至今未能出版。</p >
== 人物生平 ==
耶茨在用文字建筑他的文学之家时,现实中的家倒塌了,与妻子的关系破裂,妻子带着他们的女儿从伦敦回到美国,暂时分居,1959年正式离婚,两个女儿的抚养权归了妻子。
[[ 欧洲 ]] 回来后,他先后在合众国际社、雷明顿-兰德公司工作过。为付账单,他为人捉刀,代人写作。1962年在布雷德洛夫作家创作班上,他绕场裸跑,宣称自己是弥赛亚;他走了菲茨杰拉德不成功的老路,去 [[ 好莱坞 ]] 写剧本。1963年他为时任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撰写发言稿,在约翰·肯尼迪遇刺后,他接受了依阿华大学作家创作班的教职,但那一段经历并不愉快。>
此后许多年,他都是孤单一人生活。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他在波士顿。居住条件极为寒酸。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