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尿嘧啶

增加 3,964 位元組, 4 年前
增加內容
==屬性==
[[File:Uracil.jpg|280px|thumb|有框|右|圖片來源:[https://www.genome.gov/genetics-glossary/Uracil 尿嘧啶]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Uracil/Talking Glossary of Genetic Terms /NHGRI(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 / 尿嘧啶/遺傳術語的詞彙表/國家衛生研究院)]]
在RNA中,尿嘧啶鹼基與腺嘌呤配對 ,並在DNA轉錄過程中取代[[胸腺嘧啶]]。尿嘧啶的甲基化產生胸腺嘧啶。在DNA中,胸腺嘧啶被尿嘧啶進化取代可能增加了DNA的穩定性,並提高了DNA複製的效率。尿嘧啶通過氫鍵與腺嘌呤配對。當與腺嘌呤鹼基配對時,尿嘧啶既充當氫鍵受體又充當氫鍵供體。在RNA中,尿嘧啶與核糖結合形成核糖核苷尿苷。當磷酸酯附著在尿苷上時,生成尿苷5'-單磷酸酯。
===內酰胺結購是最常見形式===
===在DNA===
RNA上有尿嘧啶,而DNA上有胸腺嘧啶,如果從結構上來看,尿嘧啶(2-oxy-4-oxy pyrinidine)和胸腺嘧啶(2-oxy-4-oxy 5-methyl pyrimidine),其實只是在五號碳(C-5)的位置上差一個甲基。但是將分子甲基化會需要額外的碳源和能量,所以DNA以一個相似的鹼基取代尿嘧啶一定有其理由。在任何時候,可能會有一小部分的胞嘧啶因去氨作用變成尿嘧啶。假設在複製期間,當C-G鹼基對分開、而胞嘧啶(C)去氨形成尿嘧啶(U),又因U比較容易與腺嘌呤(A)形成鹼基對,若在自然情況下DNA上有U,DNA聚合酶便會用A來進行配對而無法矯正錯誤。這便是造成自然突變的原因之一。
 
但事實上,尿嘧啶在DNA上屬於不正常的鹼基,所以DNA聚合酶在遇到尿嘧啶時便可以把它置換,防止錯誤的發生<ref>[https://meteor.today/article/9fg4GQ 胸腺嘧啶?尿嘧啶?]自然科學版</ref>。
 
尿嘧啶在DNA中很少發現,這可能是進化的改變,以增加遺傳穩定性。這是因為胞嘧啶可通過水解脫氨作用自發地脫氨以產生尿嘧啶。因此,如果有一個在其DNA中使用尿嘧啶的生物,則胞嘧啶的脫氨作用(與鳥嘌呤進行鹼基配對)會導致DNA合成過程中尿嘧啶(與腺嘌呤鹼基配對)的形成。尿嘧啶-DNA糖基化酶從雙鏈DNA中切除尿嘧啶鹼基。 因此,這種酶會識別並切下兩種類型的尿嘧啶,一種是天然摻入的,另一種是由於胞嘧啶脫氨而形成的,這會引發不必要和不適當的修復過程。<br>
==綜合==
在2009年10月發表的一篇學術文章中,[[美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報告說,它是通過在類似太空條件下將嘧啶暴露於[[紫外線|紫外]]下從嘧啶中復製而來的。 這表明在RNA世界中尿嘧啶的一種可能的天然原始來源可能是泛精子症。最近,2015年3月,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報告說,實驗室首次在外層空間條件下利用生命週期技術 ,形成了其他復雜的生物[[DNA| 去氧核醣核酸|DNA]]和[[RNA]]有機化合物,包括尿嘧啶,胞嘧啶和胸腺嘧啶。隕石中發現的化學物質,例如嘧啶。科學家認為,嘧啶就像多環芳烴(PAHs)一樣,是宇宙中發現的碳含量最高的化學物質,它可能是在紅色巨星或星際塵埃和氣體雲中形成的。
有許多可用的尿嘧啶實驗室合成方法。 第一反應是最簡單的合成方法,方法是向胞嘧啶中加水生成尿嘧啶和氨氣 :<br>
*C<small><small>4</small></small>H<small><small>5</small></small>N<small><small>3</small></small>O + H<small><small>2</small></small>O→C<small><small>4</small></small>H<small><small>4</small></small>N<small><small>2</small></small>O<small><small>2</small></small> + NH<small><small>3</small></small><br>
在[[酵母]]中,尿嘧啶濃度與尿嘧啶通透酶成反比。
含尿嘧啶的混合物也通常用於測試反相 HPLC色譜柱。 由於尿嘧啶基本上不被非極性固定相保留,因此可用於確定係統的停留時間(在已知流量的情況下,然後是停留體積)。
 
==臨床應用==
[[File:Molecular-structure-of-uracil-thymine-and-5-fluorouracil.png|290px|thumb|有框|右|Molecular structure of uracil, thymine and 5−fluorouracil(尿嘧啶,胸腺嘧啶和5-氟尿嘧啶的分子結構)。[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Molecular-structure-of-uracil-thymine-and-5-fluorouracil_fig9_319068343 原圖鏈接]]]
===治療癌症腫瘤藥物Uracil-Tegafur (UFT)===
Uracil-Tegafur,簡稱UFT。此藥首先在日本製造以及進行臨床試驗。成份之一的Tegafur是在蘇聯首先製造的。它是5-FU(5-Fluoropyrimidine,5-氟尿嘧啶)的前驅物質,5-FU是腫瘤科醫師最常使用的一種化學藥物。這類藥物中廣泛應用於胃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乳癌等各種癌症的治療,作用機轉主要與thymidylate synthase結合並抑制其作用,使thymidylate無法生成,而影響DNA的製造。UFT中Uracil與Tegafur是以濃度4:1的方式組合,這樣的組合使腫瘤內的5-FU濃度較正常組織內要高。在日本的研究顯示,若將UFT給腎臟細胞癌的病人服用,腫瘤內的5-FU濃度是正常腎臟細胞濃度的2.3倍;若給予膀胱癌的患者服用,腫瘤內的5-FU濃度是正常膀胱細胞濃度的4倍,而且是血中濃度的10倍。因此UFT在藥物動力學上似乎較5-FU為優。
 
而尿嘧啶Uracil的作用在抑制將5-FU代謝的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如此可使5-FU不會被快速代謝掉,延長5-FU在體內作用的時間。在體內經化學作用以後會轉變為5-FU。它與5-FU在臨床上的效果差不多,但它的好處是可以口服吸收。
 
UFT在臨床上使用的成績如何呢?由於這個藥是在日本發展出來的,因此最早的報告均是由日本發表的。太田先生統計了日本438個癌症病人接受UFT治療的成績,各類癌症的反應率如下:胃癌,27.7%;胰臟癌,25%;膽囊及膽道癌,25%;肝癌,19.2%;大腸直腸癌,25%;乳癌,32%;肺癌,7%。不過其中可評估人數超過40個人者只有罹患胃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及肺癌這四種癌症的病人。之後日本曾針對UFT及Tegafur做比較性研究,證實UFT的治療反應率較Tegafur單獨使用為佳<ref>[http://www.tccf.org.tw/old/magazine/vol6/12.htm 新藥介紹Uracil-Tegafur (UFT)]癌症新探雜誌</ref>。
 
==視頻==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aDjV_JLDWY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3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Uracil(尿嘧啶)}}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87zcTBk81I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3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Difference Between Thymine and Uracil /Principles of Inheritance and Variation /Class 12th Biology<br>(胸腺嘧啶和尿嘧啶的區別 繼承與變異原理/ 第十二類生物學)}}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2LbXMCFEyg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3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In DNA, uracil is replaced by(在DNA中,尿嘧啶被替換為?)}}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340 化學總論]]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