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紀州庵文學森林

增加 12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歷史沿革===
紀州庵文學森林簡介<br>
「紀州庵」初建於1917年,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因緊鄰新店溪畔,景色宜人,成為城南居民的生活重心。1950 年代,戰後的紀州庵轉為公務人員眷舍,小說家王文興曾居於此,《家變》的部分場景便源於此地。1970 年代起,純文學、爾雅、洪範、遠流等出版社也不約而同的在城南建立。
2004年,紀州庵遺址在臺大城鄉所與城南水岸文化協會努力下,被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 2011 。2011 年,在古蹟旁建立新館,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指導下,委託文學團隊──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紀州庵文學森林」目前涵蓋一棟透天獨立三層主建築,與修復完成的古蹟相互輝映。已舉辦千場以上的藝文活動,成為台北的文學基地。
歷史沿革<br>
紀州庵,同安街 107 號。古亭捷運站 2 號出口出站後,循著路幅稍窄,缺少寬闊步行空間的同安街,一路往水源快速道路方向走去,在街尾可見一座天橋,在天橋旁榕樹林蔭處,以鋼骨浪版所圍蓋的建築物,就是紀州庵。登上紀州庵旁的天橋眺望,新店溪自公館方向溶溶洩洩而來,在中正橋前後轉了個彎向萬華方向而去。紀州庵依傍著大河,卻不見水天之遼闊,在堤防內隨著快速道路車輛疾駛的震動,晃動著歲月。
蜿蜒的街、彎曲的河、命運曲折的老屋<br>
台灣,位處在大陸邊緣,始終是各種勢力所往來必經之途,因而總是在不同的時空中有著不同的名字。西元 1895 年,清光緒 21 年,明治 28 年,這三個不同的紀年,讓我們參照著百餘年前的台北,在那個歷史更迭的重要瞬間,大清帝國、台灣民主國、日本國,短短的幾個名字,在這個片刻起落,平松德松,這個來自日本關西和歌山地區的年輕人,與岳家的場喜兵衛以及他的妻子,跟著日本軍隊占領台灣的腳步來到這個陌生的海島,這個新占領的淘金地。
土堤上飄揚的酒旗<br>
平松家族最早在新店溪畔興建的「紀州庵支店」,是一座兩層木構茅草屋頂的餐廳,二樓約與土堤頂等高,以數座木橋連接,稱之為本館。這時候的紀州庵充滿著野趣,門面也稍嫌簡陋,顯示在支店經營初期,平松家在這個陌生環境摸索經營方向。而隨著經營逐漸起色,陸續擴大興建了本館東側相連的二層樓木構建築,屋瓦也改磚瓦。新店溪畔除了紀州庵外,還有新茶屋、清涼亭、馬屋支店、樂水、清月等料理屋;當河畔飲宴休閒的風氣逐漸形成後,平松家族對於支店經營也漸趨明朗,除了向東購併了鄰地外,也翻修了料理屋。
城南之居<br>
紀州庵所在的川端町在國民政府接受之後,改隸屬為古亭區,這個台北城南的區塊,在日據時代被規畫為住宅區,挾著鄰近政治中心與台大、師大兩所重要學府的地緣關係,成為官舍與宿舍集中的區域。由於日據時期按官階高低而分配不同的宿舍單元,至今在福州街經濟部附近,包含台大校長宿舍在內仍有一大區的日式宿舍群。而在南昌路上的陸軍聯誼廳,日據時期是「軍司令官官邸」,光復後作為陸軍總司令官邸,除此之外,鄰近牯嶺街上亦有何應欽將軍的故居,可惜該宿舍土地已為國有財產局所拍賣,現正建築新的豪宅大樓。
從日式料亭到台北文學基地的歷程<br>
2002 年底,距離「社區總體營造」這個概念被提出的時間,剛好 10 年。而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也伴隨著公部門有意識、有計畫對社區提供資源,使許多被忽視、甚至即將淪為環境發展祭品的建築或空間得以保存。空間的保存在部分地方社群再組織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空間的保存往往暗示了儀式活動的延續、共同文化記憶的再活化,甚至勾喚過去共同勞動、生產的記憶,對於非都會地區,社區營造與文化資產保存往往是一體的兩面,亦即保存了重要的文化資產,也意味著社區內人群關係的變化,無論是使其分裂或重新凝聚。
===館舍空間介紹===
1F / 文創書店<br>讓文學的多種可能在此發生,這個小鋪子容納了文學書籍與文創商品,是可以彼此共享創意的複合式文創書店。 文學書籍配合展覽以主題式呈現,兼售獨立出版之各類書籍與相關作品,或二手書籍。文創商品以各式文學與親子相關文創設計為主。
1F / 風格茶館<br>在這座結合文學意象與茶香輕食的人文茶館中,文字與光影穿透窗格,書寫的歲月似乎凝結在仿古的環境裡, 適合作為聚會用餐、舉辦小型讀書會、座談會、發表會場地,目前已累積多道「作家私房菜」,歡迎前來預約用餐
1F / 文學沙龍<br>以大片落地窗,納入窗外的的風景,木造歷史古蹟與蓊鬱樹林全都一覽無遺 適合作為聚會用餐、舉辦小型讀書會、座談會、發表會場地,目前已累積多道「作家私房菜」,歡迎前來預約用餐
2F / 多功能展演空間<br>開放空間,挑高採光設計。可作為研討會、演講、展覽、小型影展、新書發表會或小型表演等 最佳的活動場所,可容納 120 人。場地租借請至網頁上方,申請專區查看
3F / 紀州庵講堂<br>方正寬敞的獨立空間,光線明亮。仿古式桌椅,提供安靜且優雅的學習場域。 為經典人文課程、演講、研習、讀書會最合適的場域,在寧靜雅致的空間,共創人文新視野。 可容納 30 ~ 45 人。場地租借請至網頁上方,申請專區查看<ref>[https://kishuan.org.tw/aboutus_detail13.htm 紀州庵-館舍空間介紹]</ref>
===交通 ===
捷運- 古亭站 2 號出口,步行 10 分鐘<br>公車- 強恕中學 – 253、297、673<br>    河堤國小 – 297、671、673<br>
開車- 近水源快速道路旁有民營停車場<ref>[https://kishuan.org.tw/aboutus_detail14.htm 古蹟紀州庵離屋介紹]</ref>
===館舍導覽 ===
【古蹟定時導覽】每週六、週日 13:30-14:00<br>【預約導覽】請於一週前向館方提出申請<br>【繪本說故事】每月第二、四週六 16:00-17:00<br>
【古蹟修復紀錄片放映】每月第三個週日 15:00-16:00(可能配合其他活動而單次取消,請見專頁公告)
===營業時間===
週一休館<br>新館開放時間<br>
週二~四、日:10:00-18:00、週五、六:10:00-21:00
茶館營業時間<br>週二~四、日:10:30-18:00(供餐到 17:00)<br>
週五、六:10:30-21:00(供餐到 20:00)
===古蹟開放時間===
週二~日:10:00-18:00、週五:10:00-21:00<br>提醒您!為保護古蹟建築,請遵守以下參觀規範 : <br>(1) 請脫鞋著襪進入,參觀時勿奔跑、攀爬門窗或跳躍。<br>(2) 除營運單位核可之特殊活動之外,遊客參觀館內請勿飲食飲水。<br>(3) 古蹟室內與周邊公園草地,禁止燃放鞭炮、煙火、用火。<br>
如有任何有危害致古蹟毀損一部或其附屬設施之行為,可依據文化資產保護法第一百零三條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罰金。
例行活動<br>【定時導覽】每週六、週日 13:30-14:00(暫停至4月底)<br>【繪本說故事】每月雙週六 16:00-17:00(暫停至4月底)<br>【紀錄片放映】每月第三個週日 15:00-16:00<br>
(以上可能配合其他活動而單次取消或調整,請依臉書或官網最新公告為主)<ref>[https://kishuan.org.tw/aboutus_detail12.htm 紀州庵參觀資訉]</ref>
===參觀資訊===
地址:10080 臺北市同安街 107 號<br>
電話:02-2368-7577
8,2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