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團扇

增加 7,434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團扇輕搖一jpg|thumb|right|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3AANd9GcT2ueH8gCg9x6JahE9VRY0XTYlT6UMMibsNzKAk9DZgxhgZoxHm&usqp=CAU 原圖…”
[[File:團扇輕搖一jpg|thumb|right|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3AANd9GcT2ueH8gCg9x6JahE9VRY0XTYlT6UMMibsNzKAk9DZgxhgZoxHm&usqp=CAU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5%9C%98%E6%89%87&rlz=1C1AVFC_enTW864TW864&sxsrf=ALeKk03xNZY_F9ZMNRv2lkJ45m4lD9nQ4g:1587622471197&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iNk7vL8v3oAhWKP3AKHdQcD4wQ_AUoAXoECBEQAw&biw=1194&bih=618#imgrc=lBKMALLYqI8DRM「圖片來源 google」] ]]
'''團扇-(100種中國符號-14)'''

扇子,最早出現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製成,稱之為「障扇」。當時,扇子不是用來扇風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西漢以後,扇子開始用來取涼。三國時諸葛亮輕搖鵝毛扇,妙計橫生,運籌帷幄。

團扇,又稱宮扇、紈扇,是中國傳統工藝品及藝術品。

扇面或以書墨或以刺繡,繪山水樓台、草蟲花鳥,精巧雅致。

綾羅綢緞,工筆花鳥,刺繡緙絲,這樣的團扇正在驚艷著世人。

西漢以後,扇子才用來取涼,加上絲織業開始發展,出現了「紈扇」。因用潔白細絹製成,故又稱「絹扇」。製作除了用絹外,材料也有用綾、羅、紗等絲織品的,又因其「團團如明月」,也稱為「團扇」。
[[File:團扇輕搖.jpg|thumb|right|
[https://i1.read01.com/SIG=4o2q4l/3047736752386b6c5a72.jpg 原圖連結]
[https://read01.com/kEEmnO4.html#.XqFAA8gzYf0 「圖片來源新 壹讀」] ]]

==裂紈素兮似雪,制團團兮如月==
[[王昌齡]]《長信愁》詩:“奉帚平明秋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這種形式的扇子,深受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和婦女一致青睞,作為一種主流,而大為發展。

《杖扇新錄》載:近世通用素絹,兩面繃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圓、腰圓、六角諸式,皆倩名人書畫,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類。名為“團扇”。

==團扇造型==
在造型和裝飾上,團扇都力求精美細緻,人手持之,相映成美。

===扇面===
以圓似明月的居多,亦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八角、瓜楞、蕉葉、梧桐之形,扇形豐富。

團扇扇面書畫務須細細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藝術意蘊。扇面上常繡以山水花卉,款式爭奇鬥豔,閨閣仕女手搖團扇,清風徐來,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嫻雅文靜的儀態,又能體現女性天真活潑的個性。<ref>[https://read01.com/kEEmnO4.html  壹讀壹讀- - 團扇輕搖,清風自來]</ref>

===扇柄===
團扇的手柄多以木、竹、骨等材料精雕細琢製作,用扇墜、流蘇、玉器等做裝飾。

==成為一件藝術品==
漢代至北宋是團扇的盛行時期。四川及蘇、杭的團扇,製作最精、歷史也最悠久。<ref>[https://k.sina.com.cn/article_7055636087_p1a48c7677001017yg5.html?cre=tianyi&mod=pcpager_news&loc=24&r=9&rfunc=37&tj=none&tr=9#p=3   新浪網- 那些如夢如煙的舊時光——台北故宮收藏的7幅南宋風格團扇]</ref>

每一柄團扇都因不同的製作材質,以及扇面上的詩、書、畫,成為一件極富個性化的藝術品。

團扇在結構和裝飾上,力求精緻、華麗、情趣和小巧,外形上有橢圓、海棠、長方、曲線等形狀。也有的以檀香木製成,一扇在手,芬芳四溢,神思清爽,極具情調。

===唐寅妙筆生花,美人秋風紈扇===
在扇子上題詩作畫,第一次出現於三國。據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記載,名士楊修,為曹操畫扇,不小心掉了一個墨點,就順勢畫成一隻蒼蠅,可見,至少在魏晉就流行扇上作畫了。

又你可曾賞過,唐寅妙筆生花,美人秋風紈扇。

《晉書·王羲之傳》有一則[[王羲之]]為老婦題扇的佳話。當時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書於王羲之」,「羲之為書五字」,她售出時便由十二文漲至「百文」。今浙江紹興蕺山南邊有「題扇橋」,相傳便是王羲之題扇處。

有人帶頭在團扇上題字作畫,而且看上去確實很美,此風就一發不可收了。

===奉帚平明秋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扇面上的書畫,或直接以書墨,或以刺繡,既繪山水樓台、草蟲花鳥,又有詩詞歌賦,精巧雅致。

有些人,還為扇子配上扇墜、流蘇、玉器之飾,也不知道他們都怎麼想的。這樣的扇子不僅女人喜歡,文人雅士也幾乎人人手持一把講究的畫扇,以表個人審美喜好。

大詩人[[王昌齡]]《長信愁》詩為證:「奉帚平明秋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團扇搖身一變,不僅僅是為了扇風取涼,變藝術品了。團扇在款式開始爭奇鬥艷。

《杖扇新錄》載:近世通用素絹,兩面繃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圓、腰圓、六角諸式,皆倩名人書畫,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類。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File:銀燭秋光冷畫屏.jpg|thumb|左|
[https://i2.read01.com/SIG=1a9qh1p/3047736752383964626a.jpg 原圖連結]
[https://read01.com/kEEmnO4.html#.XqFAA8gzYf0 「圖片來源新 壹讀」] ]]
也許是「物極必反」,一把團扇掛滿了扇墜、流蘇、玉器,飾品裝太多了,攜帶起來開始有點不方便,更不用說使用了。於是,男人們開始反思。但對於很少出門的閨閣仕女卻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她們身處閨閣,手搖團扇,清風徐來,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嫻雅文靜的儀態,又能體現女性天真活潑的個性。團扇,在這個時期開始慢慢女性化了。<ref>[https://k.sina.com.cn/article_1146761441_p445a30e10270143ud.html?cre=tianyi&mod=pcpager_news&loc=26&r=9&rfunc=37&tj=none&tr=9#p=1  新浪新聞- 好奇東方一直以來,團扇好像都被認為是女人的專屬]</ref>

==不識原是自己==
漢末時期,王公大人帶頭不玩團扇了,開始玩起「腰扇」。腰扇,就是折扇。

宋元著名的史學家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南齊高帝時)腰扇,佩之於腰,今謂之折疊扇」。這種折疊扇在中國南朝時期就已經存在。

日本人和高麗人在唐朝學了折扇以後,經過改良,到北宋時,因其「精緻非中國所及」(蘇軾語),作為貢品,入貢中國。但是這時中國戰亂連連、顛沛流離,已經認不出這是自己老祖宗的東西,宗以至於南宋以來史家,多以為折扇是舶來品。

==藝術精品廣為收藏==
[[File:團扇十.jpg|thumb|right|
[http://n.sinaimg.cn/sinacn20114/300/w1080h1620/20190617/e6e1-hymscpr2083971.jpg 原圖連結]
[http://k.sina.com.cn/article_5995163148_p16556ee0c02700h1eg.html?from=cul「圖片來源新浪新聞 」] ]]
北宋時期,折扇因其易於攜帶,又有舒合之妙,慢慢成為文人雅士掌中物。而後,折扇漸漸在民間流行起來。明清時期,浙江、蘇州、四川等地盛產折扇,題字作畫亦興於此。這一精湛的技藝從明代開始傳入歐洲,然後風行世界。

折扇流行後,與團扇並駕齊驅,出門在外的文人雅士,和身處閨閣的妃嬪仕女,各取所需,各享所愛,但「掌櫃的」不用了,團扇在使用上慢慢勢單,更多的是作為藝術精品被廣為收藏。


==參考資料==
72,9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