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增加 5,81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園區簡介===
總面積共有48公頃,原址為已關廠之台電火力發電廠,另包含鄰近八斗子漁港的漁業署部分用地,以開發再利用的前提下,進行在原有建築上再添加設施而進行規劃。以洋流為設計概念,由特殊工藝的玻璃帷幕與空間規劃,將流動與透視的概念、結合周邊環境景色打造園區建築,考慮博物館展示和研究功能分為海洋館區、典藏與研究與景觀設施。
區域探索區-介紹基隆八斗子的過去和現在的故事,以影片、模型、工具展示等介紹海洋對鄰近居民的重要性,介紹漁村的文化與歷史演變,免費入場參觀。
IMAX 3D海洋劇場-影片以海洋科學相關教育性質內容為主,透過先進的3D 技術、高擬真的音響設備,提供遊客身歷其境的臨場感。整體設計以藍色的海洋色調為主,搭配大廳上方的水母造形燈,顯得清新活潑 。海洋生態展示館-以水族館呈現海洋生態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預計2016年底開幕
海洋生態展示館-以水族館呈現海洋生態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預計2016年底開幕。   ===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周邊設施===
此外,周邊研究和景觀設施,有八斗子公園、潮境海洋研究中心、環保復育公園、潮境公園和碧砂漁港,可欣賞知名的八斗子夕照,遠眺基隆山和九份景觀,探索旅野平疇、65高地景觀設計提供不同視角俯瞰八斗子的景緻與海天一色的廣闊視野;容園的美麗的綠色隧道,也是拍攝婚紗與漫遊的推薦之處。由海洋影響人文,再由人文反饋影響海洋,兩者之間的交互關係,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中和周邊,可以得到最詳盡的解說與認識。
★101高地全日開放,由於夜晚照明設備尚未齊備,請民眾小心自身安全。<ref>[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scenery104897.html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TRAVEL KING旅遊導覽]</ref>
 
 
===使命與目標 ===
一、沿革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科館或本館)籌建計畫是緣起於68年行政院所訂頒十二項建設計畫中,將興建海洋博物館列為中央文化設施項目之一,藉以提昇大眾的科學知識水準與精神內容。海洋博物館於74年6月成立籌建規劃小組,歷經參訪世界各國相關主題博物館、研議整體規劃報告、勘選建館基地等過程,78年9月行政院核定於基隆市設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教育部隨後於79年元月成立「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建規劃小組」。在歷經八年於基隆市政府將撥用及租用土地提供教育部興建海科館使用後,「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於86年12月20日正式成立,展開各項籌建業務的執行與推動。
 
 
79年籌備之初,籌建規劃小組借用海洋大學舊有房舍統籌辦理籌建業務。92年4月11日籌備處由海洋大學搬遷至建館基地內「容軒」賡續籌建業務,相繼完成「潮境公園」及「潮境工作站」並開放予民眾參觀。97年11月17日籌備處再遷至「潮境海洋中心」,開啟籌建任務新的一頁。「潮境海洋中心」的啟用,初步達成了籌備處98年起分區開館之目標;該中心總樓地板面積2,200坪,研究及典藏為其主要用途,海洋教育推廣為階段性任務,且於行政中心配合主題館興建完成前,亦暫肩負本館行政中心之重任。 101年區域探索館開館,102年1月海洋劇場開幕,102年3月籌備處遷移至行政中心,102年12月30日起開放試營運,完成海館籌建計劃任務,103年1月26日海科館於行政院長江宜樺蒞臨主持揭牌並正式對外開放服務。
 
 
二、使命
本館以學校團體和家庭團體為目標觀眾,是一座兼具展示、教育、研究、蒐藏、休閒娛樂功能,以激發觀眾「親近海洋、認識海洋、善待海洋」,並使「海洋」得以永續發展為使命的博物館。
 
 
三、建館目標-海洋教育與觀光休閒園區(簡稱海洋教育園區)
海科館將藉著各項展覽、教育、研究和蒐藏活動,呈現與詮釋有關海洋科學與科技的發展及應用、台灣海洋文化的形成、海洋生態的演化、及人類與海洋的關係。
 
 
同時強調基隆與八斗子地區的文化與環境特色,結合周邊區域(碧砂觀光漁港、八斗子漁港、漁村、濱海公園、海灣等)及相關單位(漁業署、水產試驗所、海洋大學、 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基隆廠、基隆市政府、基隆區漁會等)等在地特色,形成一處以「海洋」為主題的教育與休憩觀光廊帶,成為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海洋教育與觀光休閒園區(簡稱海洋教育園區)。
 
 
四、地理位置
海科館位於基隆市東側的八斗子地區,西鄰八斗子、碧砂漁港、東接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有台2線(濱海公路)及台鐵鐵路深澳支線經過。建館基地約有48公頃,依山傍海,環境十分優美。
 
 
五、重要性-「大東北角風景帶的核心」
海科館基地東、北側臨太平洋,緊鄰台2線,並有碧砂漁港、八斗子漁港、長潭里漁港、望海巷漁港分別位於基地之兩側,海科館設施可結合週邊的漁港空間,成為基隆地區最大的都會活動場所,吸引人潮匯集,有助於帶動整體基隆的發展,形成都會區重要的活動中心。
 
 
此外,海科館基地位置也位於基隆地區、東北角海岸與九份、金瓜石風景及瑞芳平溪風景區帶的樞紐,海科館將藉由位於「大東北角風景帶」的核心樞紐位置,將園區景點、周邊觀光資源及海灣、水下遊憩等項目結合,創造出優質的海洋體驗,發揮本館海洋生態保育之特色,吸引人潮匯集,提昇地區整體經濟發展,有效整合及帶動「北台灣觀光休閒廊帶」的發展。<ref>[https://www.nmmst.gov.tw/chhtml/content/290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目標與使命]</ref>
 
 
===智慧科普、永續海洋,共創榮景===
陳素芬館長於108年4月30日新就任,身為在地基隆人,陳館長提出以「智慧科普、永續海洋」為口號,將結合科技,建構海科館為「海洋科技發展園區」,整合園區資源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海洋永續」創新基地,透過智慧科技、美感設計、跨領域創新海洋科普教育,並統整資源以健康樂活、市場機制活化發展特色。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是一所結合海洋教育與科技發展的領航國家博物館,兼俱帶動基隆在地發展外,更為國家乃至國際海洋科技發展的引領舵手,除需與地方政府緊密結合接地氣外,更需成為台灣海洋科技發展的軸心,未來海科館將持續與地方、中央及各企業充份合作,除解決現有經營困境外,也將竭力配合中央政策,發揮海洋科技博物館應有的功能與使命,並與地方、中央和產業成立海洋教育休憩產業鏈,共構發展海洋教育觀光休憩園區。
 
 
未來第一階段具體措施,如系統性串聯園區及週邊工程、標示、數位化導覽(App),建置海科館導引系統,同時將以園區創新cute版Bu Bu接駁bus,以串接觀光人流,並爭取經費展開數位化科技典藏,往後規劃以特展方式活化園區展覽場域。在前任館長奠定的良好基礎下,期勉海科館全體員工齊心為海洋教育持續努力,共創館務榮景。<ref>[https://www.nmmst.gov.tw/chhtml/content/240/4244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智慧科普、永續海洋,共創榮景]</ref>
==外部連結==
*[http:/ /www.nmmst.gov.tw/chhtml//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 ]
*[/ ]
8,2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