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栗背伯劳

增加 5,228 位元組, 4 年前
[[File:栗背伯劳001.jpg | thumb | 300px | '''栗背伯劳''' <br> [https://ebird.org/species/burshr1?siteLanguage=zh 原圖鏈接] ]]
'''栗背伯劳'''<ref>{{cite web|url=https://zetaspace.win/burmese-shrike/|title=飛羽-栗背伯勞|date=2017-0202|work=北方雨林}}</ref>栖息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的开阔次生疏林、[[林缘]]和[[灌丛]]中,也出现在沟谷、路旁和耕地边小树及灌木上。 主要以昆虫为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站在小树或灌木顶枝上。鸣声清脆多变,婉转动听。外形、大小和红尾伯劳相似,體長19-21公分,雄性成鳥前額黑色,頭頂至上背逐漸過渡為青灰色;上背、背、肩、翅覆羽及尾上覆羽均為栗色;自眼先過眼至耳羽為黑色寬帶;尾羽黑褐色,中央尾羽具窄的白端,自內向外的各外側尾羽白端愈來愈大,至外側第1、2枚尾羽則為全白色,其羽軸為黑褐色;翅羽黑褐,初級飛羽基部白色,形成翅斑;內側飛羽和大覆羽的外面均具淡棕緣。 頦、頰及喉純白,其餘下體近乳白色,胸、脅染以銹棕色。

==形态特征==
栗背伯劳雄性成鸟前额黑色,头顶至上背逐渐过渡为青灰色;上背、背、肩、翅覆羽及尾上覆羽均为栗色;自眼先过眼至耳羽为黑色宽带;尾羽黑褐色,中央尾羽具窄的白端,自内向外的各外侧尾羽白端愈来愈大,至外侧第1、2枚尾羽则为全白色,其羽轴为黑褐色;翅羽黑褐,初级飞羽基部白色,形成翅斑;内侧飞羽和大覆羽的外 面均具淡棕缘。颏、颊及喉纯白,其余下体近乳白色,胸、胁染以锈棕色。

雌性成鸟头顶至上背的灰羽略染淡褐,前额不呈黑色,基部淡棕;上体余部不及雄鸟之亮栗色而染以淡褐;眼先、过眼至羽为黑褐色,眼先并沾淡锈;翅羽色似雄,具翅斑;尾羽的色型亦似雄鸟,但比雄羽发褐色;下体不如雄羽辉亮,更显污白及锈色。

幼鸟羽色似雌但头顶及上背均满布黑栗相间的鳞关横纹,尾上覆羽亦具[[鳞]]纹;尾羽黑褐具细密横斑, 外侧尾羽有淡棕色缘,羽轴黑褐色。颏、喉白色;胸羽灰棕,上具密集的黑褐色鳞纹;胁羽锈色,具鳞纹;腹以下为白色。雏鸟大致色泽似红尾伯劳的雏羽,但下背、背、肩、尾上覆羽均为栗色具黑横斑;头顶淡棕褐色,有黑褐色横斑;额羽暗褐;飞羽羽色似成鸟,但内侧者有宽阔的淡棕色外缘及端缘;中央尾羽黑褐具棕栗色端缘,最外侧2枚尾忌为淡棕褐色具淡端缘。下体深皮黄色,胸、胁淡棕并具灰褐色鳞纹(胸羽)及横斑(胁羽);下腹至尾下覆羽淡黄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脚铅灰色。大小量度:体重♂27-31克,♀26-30克;体长♂177-200毫米,♀185-200毫米;嘴峰♂13-15毫米,♀12-14毫米;翅♂84-90毫米,♀81-88毫米;尾♂84-101毫米,♀96-99毫米;跗蹠♂24-26毫米,♀22-25毫米。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的开阔次生疏林、林缘和灌丛中,也出现在沟谷、路旁和耕地边小树及灌木上。

==生活习性==
栗背伯劳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站在小树或灌木顶枝上。鸣声清脆多变,婉转动听。常见在林旁、农田、果园、河谷、路旁和林缘地带的乔木树上与灌丛中活动,有时也见在田间和路边的电线上东张西望,一旦发现猎物,立刻飞去追捕,然后返回原处吞吃。性凶猛,不仅善于捕食昆虫,也能捕杀小鸟、蛙和啮齿类。有时边鸣唱边从树顶端向空中飞出数米,快速地扇动两翅,然后又停落到原处。领域性甚强,特别是繁殖期间,常常保卫自己的领域而驱赶入侵者,当见人或情绪激动时,尾常向两边不停地摆动。

栗背伯劳是一种肉食性[[鸟]]类,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所吃食物主要有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蜻蜓目豆娘,膜翅目胡蜂、[[蚂蚁]]等。此外也捕食小鸟、[[青蛙]]、[[蜥蜴]]和[[鼠]]类,偶尔也吃少量植物种子。

==繁殖方式==
巢由带花序的草茎编成,主要繁殖在海拔900-1800米的低山地区,有时可上到海拔2400米高度。繁殖期4-6月,少数个体在3月末即开始产卵。巢置于小树枝杈上,通常由枯草、苔藓和羽毛构成,外面覆有蛛网,内垫有细草和羽毛。每窝产卵3-6枚。卵的颜色变化较大,白色或乳白色或淡青色或淡黄色或粉皮黄色或淡绿色,被有红褐色淡灰色、黄褐色或灰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卵的大小为18.3-25.0毫米×15-18毫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泰国]]和[[越南]]。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部盈江、[[潞西]]、[[保山]]、中部景东、南部西双版纳,贵州安龙、册亨、望谟,广西平南和东南部,广东和香港等地。


== 參考文獻 ==
{{Reflist}}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