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中央民族大学

增加 5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中央民族大学 ''' ,简称民大或中央民大,中国著名高校,国家 “211 “[[211 工程 ]] ”、 “985 “[[985 工程 ]] ”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正式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1941年抗战时期,在延安成立的“民族学院”。1993年,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题写了新校名。位于知名高校林立的北京市海淀区,南临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临中关村。
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是目前中国少数拥有五十六个 [[ 民族 ]] 师生员工的高等学校(其他院校也多为中央部委属民族院校,如中南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并以 [[ 民族学 ]] [[ 社会学 ]] [[ 文学 ]] [[ 宗教学 ]] 的研究著称。截至2011年11月,各类在校生1.5万余名,其中海外留学生374名。
==历史==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延安民族学院,于1941年9月在延安建立。延安民族学院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为主要任务,以毛泽东的题词“团结”为校风。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成立不久,1949年12月毛泽东根据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共同纲领及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做出了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北京建立一所新型大学——中央民族学院,抽调了一批当年在延安民族学院工作过的同志进行建院筹备工作。同年11月,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60次政务会议,批准了 [[ 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 ]] 提出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前一方案提出在北京设立中央民族学院,并在中南、西南、西北设立中央民族学院分院各一处;后一方案则明确规定了中央民族学院的三项主要任务:一是为国内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以及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培养高级和中级的干部;二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扬并介绍各民族的优良历史文化;三是组织和领导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方面的编辑和翻译工作。1951年6月11日,中央民族学院正式开学。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在开学典礼上做了重要讲话。6月14日《 [[ 人民日报 ]] 》发表社论表示祝贺。
==学科==
中央民族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等学科门类齐全,其中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该校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宗教学、 [[ 少数民族 ]] 语言文学在国内乃是世界上享有盛誉。 学校现有23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55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二级学科 [[ 博士学位 ]] 授权点和132个 [[ 硕士学位 ]] 授权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251,7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