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165
次編輯
變更
北京大学医学部
,创建页面,内容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英文简称“PKUHSC”,是北京一所以医药卫生为主的高等院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英文简称“PKUHSC”,是北京一所以医药卫生为主的高等院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原名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5月4日并入北京大学。
==历史沿革==
北医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开办的第一所国立医学院校。是民国早期九所著名“国立”高校之一。其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1903年-1907年之间曾经存在过的京师大学堂医学实业馆。1913年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首批学生72人,到1917年首批毕业学生共22人。
1923年,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率安国军进入北平,进京后的张作霖改组高等教育,把当时北平“国立”九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北医更名为京师大学校医科;1928年国民党的北伐大军兵临城下,张作霖离开北京,之后一些高校复校,包括北医在内未复校的高校成为北平大学的一部分,北医成为北平大学医学院。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平各高校纷纷西迁南迁,北平大学大部撤离到了古都西安并在那里和北洋大学等华北名校一起组成了西北联合大学。与此同时,部分未撤离北平的医学院教师在日占区继续行医、教学,并组建了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为鲍鉴清。太平洋战争后北京大学医学院吸收了美属北平协和医学院的部分师资。如林巧稚,诸福堂等均曾在这任过职。有人也把1937-1945年这段时期称为“伪北京大学”医学院。
194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在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和国立武汉大学四所高校设立医学院。原北京大学医学院改组为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该班连同附属医院(北大医院)再次组成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为马文昭。部分原医学院教授遭解职。而新聘师资中云集了一大批欧美留学博士。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54年,北京医学院成为全国六所重点院校之一。1958年,原中央医院并入北医,成为第二附属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从北大医院、建工医院和平安医院新组建了北医三院。1959年,北京医学院成为全国十六所重点院校之一。
1960年,北京医学院组建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同时大批骨干师资西行洛阳、兰州、内蒙、酒泉等地支援地方建设。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并成为全国10所重点建设院校之一。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
2000年4月,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于一体,“医”“教”“研”并重。医学部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北医学科齐全,科研突出。发表的科技论文,自然科学基金多年来保持中国大陆医学院校首位。中国的乙肝疫苗,试管婴儿,变性手术,丙肝疫苗,自身血液回收系统,骨髓移植,颈椎病的治疗,肾脏移植等等均率先诞生在北医。北医科学家还发现一批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如针刺镇痛的物质基础,雌激素和诺瓦得士(三苯氧胺)诱发妇科肿瘤的机制等。几十年来北医为国家培养了几万名毕业生,代表人物如钱壮飞、贺诚、王炳章、林几、王忠诚、曲绵域、钟南山、屠呦呦、王存玉和钱煦等。北医附属医院从原先的一所综合医院发展成三所综合型加三所专科医院。原“深圳市中心医院”和“首都钢铁公司医疗所”在21世纪加入北医,成为其附属医院。
==历史沿革==
北医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开办的第一所国立医学院校。是民国早期九所著名“国立”高校之一。其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1903年-1907年之间曾经存在过的京师大学堂医学实业馆。1913年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首批学生72人,到1917年首批毕业学生共22人。
1923年,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率安国军进入北平,进京后的张作霖改组高等教育,把当时北平“国立”九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北医更名为京师大学校医科;1928年国民党的北伐大军兵临城下,张作霖离开北京,之后一些高校复校,包括北医在内未复校的高校成为北平大学的一部分,北医成为北平大学医学院。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平各高校纷纷西迁南迁,北平大学大部撤离到了古都西安并在那里和北洋大学等华北名校一起组成了西北联合大学。与此同时,部分未撤离北平的医学院教师在日占区继续行医、教学,并组建了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为鲍鉴清。太平洋战争后北京大学医学院吸收了美属北平协和医学院的部分师资。如林巧稚,诸福堂等均曾在这任过职。有人也把1937-1945年这段时期称为“伪北京大学”医学院。
194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在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和国立武汉大学四所高校设立医学院。原北京大学医学院改组为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该班连同附属医院(北大医院)再次组成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为马文昭。部分原医学院教授遭解职。而新聘师资中云集了一大批欧美留学博士。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54年,北京医学院成为全国六所重点院校之一。1958年,原中央医院并入北医,成为第二附属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从北大医院、建工医院和平安医院新组建了北医三院。1959年,北京医学院成为全国十六所重点院校之一。
1960年,北京医学院组建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同时大批骨干师资西行洛阳、兰州、内蒙、酒泉等地支援地方建设。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并成为全国10所重点建设院校之一。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
2000年4月,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于一体,“医”“教”“研”并重。医学部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北医学科齐全,科研突出。发表的科技论文,自然科学基金多年来保持中国大陆医学院校首位。中国的乙肝疫苗,试管婴儿,变性手术,丙肝疫苗,自身血液回收系统,骨髓移植,颈椎病的治疗,肾脏移植等等均率先诞生在北医。北医科学家还发现一批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如针刺镇痛的物质基础,雌激素和诺瓦得士(三苯氧胺)诱发妇科肿瘤的机制等。几十年来北医为国家培养了几万名毕业生,代表人物如钱壮飞、贺诚、王炳章、林几、王忠诚、曲绵域、钟南山、屠呦呦、王存玉和钱煦等。北医附属医院从原先的一所综合医院发展成三所综合型加三所专科医院。原“深圳市中心医院”和“首都钢铁公司医疗所”在21世纪加入北医,成为其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