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增加 395 位元組, 4 年前
乙未戰爭時期
*1912年 ( 大正二年 ) 大谷虞任第二任牧師,奔走全台講道募款,得到李春生長老捐三百坪土地及日幣二千圓加上信徒所獻共得四千四百餘元。又得到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1852年-1906年)的間接協助,由教會長老擔任總督府土木局長長尾半平監造,總督府營繕課知名建築師井手薰(公元1879年-1944年)參與建築與設計,經過約八年募款達到預定目標。於1915年 ( 大正四年 ) 2月28日開工興建,經過一年四個月於1916年 ( 大正五年 ) 6月28日 竣工完成具有邊塔的哥德式禮拜堂。總計花費四萬八千七百餘圓。產權登記在日本教會名下。
*1912年(大正二年),[[大谷虞]]任第二任牧師,奔走全台講道募款,經過約八年募款達到預定目標。又得到[[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間接協助,禮拜堂設計者為[[井手薰]],於1915年(大正四年)2月28日開工興建;經過一年四個月,於1916年(大正五年)6月28日竣工,完成具有邊塔的[[哥德式]]禮拜堂。總計花費四萬八千七百餘圓,產權登記在日本教會名下。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left; margin: 10px 20px 10px 0;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30/5036727958_b492b9ac0c.jpg" width="220"></center><small>教堂門楣上的四葉飾:分別代表<br>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四本福音書<br>[http://dearfrances.blogspot.com/2010/09/0918_29.html 圖片來自Frances的淡藍色牧場]</small>
|}
===乙未戰爭時期===
*匆促間[[臺灣民主國]]成立,臺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於[[日軍]]登陸後不久逃往大陸,臺北城陷入群龍無首狀態。(在1895年5月日軍登陸台灣之前,一些人懷疑基督徒串通日軍,許多基督徒慘遭嚴重迫害。當日軍佔領台灣,日軍遭遇台灣住民武力抵抗([[乙未戰爭]]), 又誣指基督徒唆使暴徒反抗日軍,因此逮捕基督徒並予以虐待殘殺,教堂被佔為駐軍之用,這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二次受迫害。) 李春生所主持的中外紳商會議,決定派人通報日軍。6月6日[[辜顯榮]]單獨前往基隆,之後美國記者禮密臣(J.W.Davidson)、英商托姆遜(Thompson)、德商奧利(Ohly)3人到達;隔天(7日)清晨,日軍先頭部隊抵達,兵不血刃入台北城。台北士紳為保護良民及作為和統治者間之聯絡機關,由李春生具名申請設立保良局,總局置於台北,各地設分局,於明治28年(1895年)8月8日獲准設立。事後李春生因辦理保良局及協助維護台北城內治安有功,[[台灣總督府]]乃上報內閣[[賞勳局]]同意表揚,以外國人身分在明治29年(1896)2月3日獲頒勳六等[[旭日章]]。<br>
*1931年起,由於日本政府為[[日本軍國主義]]者所控制,日本本土及殖民地的教會都受到監控。1933年(昭和八年),台北日本基督教會為擴大向台灣人佈教,以日語講道禮拜,設「太平町傳道所」;1935年太平町傳道所改稱「太平町教會」,1937年5月台北日本基督教會改名為「台北幸町教會」。
*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日本稱為[[北支事件]])後,更試圖以「精神總動員運動」來強制基督教支持其政策,軍國主義、天皇崇拜、[[神道教]]結合下的[[皇民化運動]]更在[[太平洋戰爭]]後加速推行,教會和傳道人受到嚴密監視,禮拜中必須用日語講道、唱[[日本國歌]]、行「國民禮儀」(遙拜[[日本皇宮]]),教會學校師生更被迫到[[神社]]參拜,教會所屬學校和醫院逐一被控制、被接收、或被迫關閉。由於英國、加拿大宣教師在1940年被遣返回國,臺灣教會被迫全面「自立」,卻無法跳脫台灣總督府的控制。1943年2月25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被迫在[[彰化]]成立「總會」,1944年4月29日更和其他教派一起被納入「日本基督教臺灣教團」,台北幸町教會成為隱晦形式的國家教堂。日本基督教臺灣教團直到1945年10月2日才宣布解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勝利,八月[[日本投降]],台北幸町教會改名為濟南街教會。日本人信徒陸續返國,當時其他各地日本教會聚會都沒有人,大家由各地聚集到台北幸町教會,濟南教會成為在台日人信徒最後唯一集會點。
4,9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