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6
次編輯
變更
理塘县
,無編輯摘要
[[file: 理塘县06.jpg|缩略图|[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628/8ba01d89ddd740788ab402f276343652_th.png 原图连接][https://www.sohu.com/a/152728417_700047 图片来自搜狐网]]]
'''理塘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距离州府康定285公里,距省会成都654公里,地处东经99°19′—100°56′,北纬28°57′—30°43′,县政府驻地高城镇,海拔4014.187米。 2011年理塘县总面积14352平方公里,辖5个片区、24个乡镇,231个村,282个村民小组,至2011年底,理塘县常住人口7042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3‰。有[[藏族]]、[[汉族]]、[[蒙古族]]、[[回族]]、[[纳西族]]、[[土家族]]、[[彝族]]、[[苗族]]、[[羌族]]9个民族,理塘,系藏语,藏语拼音:Litang Zong。“理”意为“铜”,“塘”为“坝子”,即广阔坝子有如铜镜。故为里塘土司地。 2011年理塘县地区生产总值6.43亿元,比2010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亿元, 比2010年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2.87亿元;第一、第二、第三次产业比例为39.2:16.2:44.6。
==历史沿革==
理塘县唐属吐蕃,元初置李塘城。 元至元九年(1272年)置李唐州,后设奔不儿亦失刚招讨使司。 元二十五年(1288年)设钱粮总管府。 明置里塘宣抚司,后为扎兀东思麻千户所;明末清初为固始汗属地。 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宣抚司。清光绪2年改土归流,置裹化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置理化县;宣统三年(1911年)奏准置里化厅,辖稻坝、定乡、顺化等县,土司制度始于元,至清而兴。 民国元年(1912年)设里化府,民国三年(1914年)置理化县。民国元年(1912年)设理化府,1913年改置理化县。 1950年5月31日理化县解放,翌年5月更名为理塘县 。 1997年,理塘县辖1镇18乡,2000年,理塘县辖1个镇、23个乡 。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至2011年底, 全县有9个民族 ,理塘县常住人口7042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3‰。其中藏族47918人,占总人口的94%。其它民族有 [[ 汉族 ]] 、 [[ 蒙古族 ]] 、 [[ 回族 ]] 、 [[ 纳西族 ]] 、 [[ 土家族 ]] 、 [[ 彝族 ]] 、 [[ 苗族 ]] 、 [[ 羌族 ]] 等民族 。 ==交通== 理塘县距州人民政府驻地康定285公里,距四川省会成都654公里。县城地处平坦的理塘草坝,是连接国道318线和省道217线的结合部。 至2010年底,理塘县已有18个乡镇通公路,累计投入资金3.58亿元,共建成通乡通畅公路8条174.4公里,通村通达公路223条1239.6公里,牧民定居点道路111条266.7公里,并支持国道318线、省道217线改扩建工程建设。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912.6公里,实现了全县5个片区、24个乡镇、191个村通公路 。
==地理环境==
理塘县土壤有9个类,13个亚类,其中以高山草甸土、暗棕壤、高山灌丛草甸土为主。土地资源大部分在海拔3600米至4600米之间,呈垂直分布,由低到高依次分布着耕地、林地、草地。
===气候===
理塘气候属高原气候区,基本特征为:气温低、冬季长、日照多、辐射强、风力大、水热同期、蒸发量大、干湿季节分明。平均气温3.0℃,极端最高气温25.6℃,最低气温-30.6℃,年平均地面温度5.9℃,年降雨量为722.2毫米,无霜期仅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637.7小时,日照多,辐射强,年太阳辐射量为159.4千卡/平方厘米,冬季干冷漫长,暖季温凉短暂。
===水文===
理塘县河流较多,分为雅砻江与金沙江两大水系,主要有无量河、热依河、君坝河、桑多河、呷柯河、霍曲河、白拖河、那曲河、拉波河,章纳河等11条支流,有8条注入雅砻江,有3条注入金沙江、总长度1534公里。 理塘县河流面积786930亩,占水域面积的96.39%,大小河流遍布全县,县境内河流总长达52462公里,年径流量76亿立方米。
===气候=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至2010年底,理塘县总土地面积为143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8%。其它面积为204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99%。
===植物资源===
至2010年底,理塘县有中、小学校51所,在校学生4044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为76.85%,巩固率为86.74%,毕业率为73.4%。 2011年全面实施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共投入资金3285万元,完成新建和改扩建项目26个,建设了理塘县城三完小,完成投资5000余万元。 2011年,理塘县有各类各级学校39所,在校中小学生8643人;寄宿制学校28所, 寄宿制教育覆盖24个乡镇,享受寄宿制生活补助学生5301人,寄宿制学校基本实现标准化管理。
=== 医疗卫 民 生=== 2008年,理塘县城镇新增就业2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5%。实施城乡医疗救助15789人次,救助金额达167.39万元,发放救灾物资折款100余万元,发放群众安全越冬物资2.68万件,,完成了3个新村建设,完成扶贫搬迁77户500人,产业扶贫完成牲畜越冬育肥建设317户,完成240户住房解困建设。发放175套家用太阳能灶具,发放绝对贫困人口生活救助金543.9万元。 2011年理塘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4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并把城镇登记失业控制在4.2%以内。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79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922人,生育保险人数为356人,工伤保险人数为1623人;新型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319人。
===文化===
至2012年底,理塘县有24个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209个点,农民体育健身设施4处,专业文化艺术团一支、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0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处;在建文化馆和图书馆各一座。
=== 民 医疗卫 生===
== 交通=理塘藏戏===
藏历铁龙年(1940年)5月, 理塘 县距州人民政府驻 香根喇嘛洛绒丁增赤乃嘉措新临理塘寺附近的东呷坝即七世达赖噶桑嘉措降生 地 康定285公里 , 距四川省会成都654公里。县城地处平坦的 为 理塘 草坝,是连接国道318线和省道217线 藏戏团 的 结合部 创立、演出举行庆祝仪式 。 至2010 自比始,每 年 底 农历五月十一“日皎节”起演出藏戏六天 , 理塘县已有18个乡镇通公路,累计投入资金3.58亿元,共建 成 通乡通畅公路8条174.4公里,通村通达公路223条1239.6公里,牧民定居点道路111条266.7公里,并支持国道318线、省道217线改扩建工程建设。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912.6公里,实现了全县5个片区、24个乡镇、191个村通公路 为传统节目 。
==旅游==
=== 理塘寺赛马节===
===格聂神山===
[[格聂神山]]:海拔6204米,位于[[甘孜州]]理塘县西南部;距县城110公里,该山冰碛地貌发育较全,终年冰雪覆盖,系康巴南部第一高峰四川省第二高峰,属我国藏传佛教24座神山中的第13座女神,整个神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有她的神秘传说。 *<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sohu.com/a/337831471_120247474 | title=川西神山,格聂神山 | date=31 八月 2019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02 四月 2020 }}</ref>
===格木自然保护区===
理塘县格木乡自然保护区格木自然生态保护区,位于理塘县城以东波密乡境内,由格木草原、扎哇拉山、充本拉山、罗措仁湖、格聂山等景区组成,[[集雪山]]、[[冰川]]、[[华山]]、森林、草原于一体,以现代冰川、山峰、原始森林以及牧区草原等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著称。景区“一日四时季,十里不同天” 的自然奇观,格木自然生态保护区距离稻城亚丁300多公里,有奇特自然风光,古朴的民俗风情。
=== 扎嘎神山理塘寺=== [[理塘寺]]又名长青春科尔寺,位于县城城北山坡。原为黑教寺庙,明朝万历年间三世达赖途经该地时改为黄教并为其开光。
===毛垭大草原===
位于[[横断山脉]]之[[沙鲁里山]]中段,海拔3800-4500米,分布在两山之间开阔悠长的浅盆状地带,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毛垭大草原]]得天独厚:草原深处散落着月牙形的淡水湖若根措发源于格聂圣山的无量河蜿蜒贯穿草原腹心,草原上立着高大的白塔,据说是文成公主进藏时所建的三大佛塔之一。*<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sohu.com/a/129118730_172436 | title=川藏线上一直被忽视的毛垭大草原 | date=16 三月 2017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02 四月 2020 }}</ref>
== 民族风情=扎嘎神山===
==名优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