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林斤澜

大小無變化,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林斤澜(1923-2009),[[作家]]、[[诗人]]、[[评论家]]。原名林庆澜<ref>[https://www.jianshu.com/p/983292f64710 ]简书网</ref>,曾用名林杰、鲁林杰,[[浙江]]温州人。1923年6月1日出生于温州百里坊八仙楼口。父亲是教员,兄弟姐妹十人,是个多子女的家庭。他15岁起就离家独立生活,1937年在温州中学初中部毕业,因[[抗日战争]]爆发,离开学校参加抗日宣传工作。曾任《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等。以上资料见<ref>[http://www.5156edu.com/writer/8768.html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ref>
==人物生平 ==
<p style="text-indent:2em;">1937年12月入伍,在[[粟裕]]担任校长的浙闽边抗日干部学校学习,1938年在抗日流动宣传队做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担任过过剧团团员、机关雇员、中学教员等。1943年至1945年在四川重庆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学习电影戏剧。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组从事专业写作。以上资料见<ref>[http://www.5156edu.com/writer/8768.html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ref>
=== 主要作品 ==
<p style="text-indent:2em;">1950年,他在《苏南日报》发表了第一个剧本--反映了[[抗美援朝]]的独幕剧[[《祖国在召唤》]],1957年主要剧作结集为《布谷》出版。此后转为写小说、散文。第一部小说集《春雷》于1958年出版,其中的《春雷》和《台湾姑娘》因在题材和写法上新颖独到而在文坛崭露头角,被视为他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品。还出版有《飞筐》(特写集)、《山里红》(小说集)等。1966~1977年辍笔。文化大革命后发表的第一个短篇力作《竹》曾改编为电影。1981年发表的《头像》获当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井亭》获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短篇小说佳作奖,《去不回门》获首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出版的小说集有《满城飞花》、《林斤澜小说选》、《矮凳桥风情》,文论集《小说说小》,散文集《舞伎》等。其小说多取材于北京郊区农村生活和知识分子的遭际,以散文的笔法,着力表现一种特殊的氛围,结构精巧多变。晚近的作品冷峻、深沉、尖刻,被称为"怪味小说"。曾任[[《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等。2009年4月11日,林斤澜因心脏和肺衰竭抢救无效在北京同仁医院去世。
新时期林斤澜出版小说集、散文集十多部,代表作是描写浙江温州为背景的小说集《矮凳桥风情》和以文革为背景的小说集《十年十癔》,以及系列小说《门》和《去不回门》等。他还主编过《北京文学》,鼓励新锐,培养新人,回归文学本体。
98,63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