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風神廟

增加 3,155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風神廟'''<br><img src="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16/02/%…”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風神廟'''<br><img src="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16/02/%E5%8F%B0%E5%8D%97%E5%B8%82%E9%A2%A8%E7%A5%9E%E5%BB%9F.jpg?auto=compress&h=648&q=80&w=1080"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6017 圖片來自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small>
|}
'''風神廟'''是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直轄市定古蹟,坐落於台南市的風神廟,在[[接官亭]]對面 。是全臺灣唯一一間主祀風神的廟宇。
創建於[[清]][[乾隆]]42年(1739年)為祈求往返台海之間的舟船平安而建。位於風神旁的接官亭,是清代官員到台就任或接待到台灣的官員之碼頭,如今,碼頭已不在了,只留下亭與廟。<ref>[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1009000813-260115?chdtv 接官亭與廟],中國時報,2019-10-09</ref>

==主祀==
風神爺,清乾隆4年(1739年)由台灣道鄂善奏請建廟,祈求護佑台海往來船隻安全。乾隆42年(1777年),蔣元樞大修風神廟,並在廟前建接官亭。當時,出了大西門就是格局宏偉的風神廟,位居往來台、廈的要津;其本身性質是台灣罕見,被譽為清代[[八大廟宇]]之一。<ref>[http://mypaper.pchome.com.tw/coolanews/post/1325371487 台灣首座「光之廟宇」驚艷登場再現昔日台灣大門風華 ],PChome個人新聞台,2013-09-14</ref>

== 沿革 ==
乾隆四年(1739)巡道卾善倡建接官亭,並建風神廟於此,以利來去官吏渡海風順平安。自建接官亭後,接詔均在亭內,到任、離職回鄉之迎送都在此。

[[甲午戰爭]]之後,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接官之儀式就此終止。民國七年(1718)日人實施市區改正。開闢今之民權路,將官廳後面的殿、屋、公館全部拆除。

廟堂神像則移到官廳供奉,從此接官亭完整之規模,不復存在。民國十三年(1924)信士謝合、謝群我、郭祥、郭佑等人,募資重建風神廟於現址,並將神像迎回祭祀。民國四十六年(1957)信士謝江泉出資修建,並增塑神像。民國七十六年謝江泉等再募款重修,並舉行建醮大典。民國八十一年政府重視文化資產之保存維護,特予編列預算,整修現貌之風神廟接官亭和鐘鼓樓。本廟為維護[[三級古蹟]]完整,亦極力負起重責,並祈求風神爺保佑四季風調雨順,百姓平安健康,事業發展。

==資訊==
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三段143巷8號

電話: 06-2277540
== 影片 ==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p3rYih69U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35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風神廟鼓樓全倒 武廟樑柱牆壁受損-民視新聞 }}
</div>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qNiEeB360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35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全台唯一自然神廟 風神陞殿鎮府城】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3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