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8,535
次編輯
變更
桃花坞年画
,無編輯摘要
[[File:桃花坞年画.jpg|350px|缩略图|右|<big>桃花坞年画</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02/ad5c9893cafc47c59149da884e2e2f65.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20489939_795849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 [[ 雕版印刷 工 技 艺 ]] ,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 [[ 民间艺术 ]] 流派,清代雍正、 [[ 乾隆 ]] 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 [[ 苏州 ]] 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锦竹的 [[ 木版年画 ]] ,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地区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中国民间传统审 [[ 美 ]] 内容。民间画坛称之为" “ 姑苏版" ” 。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名录。
==制作工艺==
===制作工具===
刻制工具主要是拳刀,形如月牙,因装木柄,拳握方便而得名。辅助刀具有弯凿、扁凿、韭菜边、针凿、修根凿、扦凿等。另外还有敲底时要用到的敲方,敲方使用 [[ 檀树 ]] 制的方形榔头;用来擦稿纸以显示墨线的油棉、用以刷去刻版时细缝中木屑的小棕帚、用以刻直线的铁尺、用以刻 [[ 圆圈 ]] 的圆规( ( 艺人又称" “ 计差") ”) 、大小两种磨刀石以及水钵。
年画 [[ 印刷 ]] 用纸宜用白净、薄韧的纸,以前桃花坞木版年画多采用" “ 毛太" ” 、" “ 白管" ” 、" “ 本连史" ” 等,后来改用" “ 洋连史" ” ,即白有光纸。
印刷的主要工具包括: : 棕帚、棕擦、印台、色盆、胶水、 [[ 石蜡 ]] 等。
==制作工序==
桃花坞年画的制作,可归纳为创作、刻版、印刷三道工序。个别还需要人工着色、敷粉、扫 [[ 金 ]] 、扫 [[ 银 ]] 和装裱等手续,工序繁多复杂,是一门独特的 [[手工艺| 手工技艺 ]] 。在画稿完成后,刻工将画稿粘贴在梨木板上,称" “ 上样" ” 。一般将画稿分成线版和套色版若干块。然后刻工运用拳刀,根据画稿上的线、点、块,先后采用发、衬、挑、复、剔等技法刻制,达到线条流畅、图稿不走样的效果。
桃花坞木版年画为分版水色套印,印刷时先印墨线版,然后根据画稿的色泽再分版套色。用色通常为红、绿、黄、桃红、紫和淡墨等五六套色。无论套色版用色是否相同,印刷时都是均匀平刷,不分浓淡,但可用" “ 环色" ” ,即两种套色重叠造成复色,可丰富 [[ 色彩 ]] 的变化。在印刷过程中,印工则采用" “ 模版" ” 技法,使墨线版和套色版准确无误,使印刷的 [[ 作品 ]] 与原作不失真。再后进行装裱,一幅年画才算完工。
==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