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安东诺夫安-225

增加 10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安东诺夫安-225.jpg|350px|缩略图|右|<big>安东诺夫安-225(超大型运输机)</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2/6850aefdfd4e418b8ee1927eff2d339b.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32453080_649111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安东诺夫安-225 ''' “梦想”运输机( [[ 乌克兰语 ]] :Антонов Ан-225 « Мрія »、 [[ 俄语 ]] :Антонов Ан-225 « Мрия »;北约代号“Cossack”(哥萨克))是一架离陆 [[ 重量 ]] 超过600吨的超大型 [[ 运输机 ]] ,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承载重量最大的运输机与飞机,而翼展宽度也仅次于休斯大力神运输机,是迄今为止出现过翼展第二宽的 [[ 飞行器 ]] 。安-225是由现属 [[ 乌克兰 ]] 所拥有、苏联时代的 [[ 安东诺夫设计局 ]] 开发作为 [[ 苏联太空计划 ]] 的设备运输用途,迄今为止仅实际制造过一架,也就是机身注册编号UR-82060的一号机,该机是在1988年12月21日首度试飞。
==历史==
安-225是苏联在1985年 [[ 春季 ]] 时,因应当时苏联的暴风雪号(Буран / Buran)航天飞机与其他火箭设备之运输需求而开始设计。由于开发 [[ 时间 ]] 非常短,安-225的大部分 [[ 概念 ]] 都是来自 [[ 苏联 ]] 另外一架大型运输机安-124,以后者为基础,延长其机身,为了背负暴风雪号避开在飞行过程中航天飞机后方所产生的乱流,因此安-124原本的单垂直尾翼设计被两个位于水平尾翼末端的对称式垂直尾翼给取代,变成一个由正前方看去是“H”字形的机尾 。除此之外,为了提供足够的推力,安-124原本所搭载的四具进步设计局D-18T高旁通比涡扇发动机也被增加到六具之多,而全机结构也根据尺码与重量的增加而进行适当的强化
安-225的一号原型机是在1988年11月30日完工出厂,并于12月21日在基辅进行第一次试飞,1989年5月12日时它首次完成 [[ 暴风雪号 ]] 的背负飞行 。但很可惜的是,由于当时苏联的 [[ 经济 ]] 已经恶化到不足以支持昂贵的太空计划,因此暴风雪计划在实际发射成功一次之后就被迫中止,而专门为了太空计划而设计建造的安-225自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连正在建造中的二号机也在半途叫停,使得只真正背负暴风雪号飞行了一次的一号机,成为硕果仅存的一架安-225实机。苏联解体后安-225由安东诺夫所在的乌克兰接管,但由于该国的经济状况不佳无力操作安-225,因此一号机从1994年5月以后就被存放在工厂的一角,机上许多主要零件也被拆下作为安-124与安-70的备用零件,实际上等于是已经处于不能飞行的报废状态。1998年安东诺夫尝试继续建造施工一半的二号原型机,1999年起该公司展开一个新的计划,将旗下拥有的安-124机队开放出租给西方国家作为超大型 [[ 货物 ]] [[ 运输 ]] 用途,由于在筹载能力的方面世界上能与安-124匹敌的只有美国空军所操作、纯军用的C-5“银河式”运输机,因此安-124成为 [[ 世界 ]] 上唯一可让民间租用的超大型货运用机,而使得这种包机性质的经营方式大大成功。
因为安-124民用化的成功而恢复信心,安东诺夫于是将目光又转回曾经一度中断的安-225身上,在经过1年左右的改装与机身强化之后,安-225换上先进的西方航电设备,于2001年上半年起开始重新飞翔于天空中,并曾在当年6月在 [[ 法国 ]] [[ 巴黎 ]] 航空展中再次亮相。此机偶尔会负担跨 [[ 大西洋 ]] 航线的货运飞行任务。安东诺夫正在积极进行二号原型机的建造,并且检讨进一步大量生产作为超大型民用运输机的可行性,而原本23,400公斤推力等级的乌克兰制引擎,也可能会换成西方民航界使用、推力更大的劳斯莱斯瑞达892型(41,414公斤推力)或普惠(Pratt & Whitney)PW4098型(44,453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 ==参考文献==
112,5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