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43
次編輯
變更
张镒
,'''張鎰'''({{bd|?||783年|11月8日|catIdx=Z}}),字季權,一字公度。[[吴郡]][[昆山县]]人。唐德宗时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出领凤翔河西陇右节度使。
== 家族 ==
出身吴郡张氏,后汉蜀郡太守张睦,字选公,始居吴郡。裔孙张绪为南齐中书令,绪生充为梁左仆射。充生绍,梁零陵郡太守。绍生冲字叔玄,隋汉王侍读。冲生后胤为[[唐太宗]]师,位至国子祭酒。胤生律师,位至雍州长史。
* 曾祖:[[张律师]],雍州长史。
* 祖:[[张义方]],字仪,邢滑苏汉等州刺史。
* 父:[[张齐丘]],朔方节度使、东都留守。
== 生平 ==
其父[[张齐丘|張齐丘]]是[[朔方节度使]],张镒以父廕授左卫兵曹参军。关内副元帅[[郭子仪]]以張鎰為元帅府[[判官]]。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侍御史。乾元初年贬抚州司户参军。再貶晋陵令。江西观察使[[张镐]]表为判官,再迁屯田员外郎。与[[杨绾]]、[[崔祐甫]]友善。大历初年,出京擔任濠州刺史。历官江西、河中观察使。建中二年(781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盧杞]]忌張鎰忠直,以張鎰為鳳翔隴右節度使。張鎰請以[[韋皋]]權知隴州。
建中四年,爆發[[涇原兵變]],德宗逃至奉天(今陝西乾縣)。[[朱泚]]的舊部鳳翔兵馬使[[李楚琳]]作乱,張鎰逃出鳳翔三十里,與二子同時被俘殺。有一女嫁[[蔣義 (唐朝)|蔣義]]。著有《三礼图》九卷、《五经微旨》十四卷、《孟子音义》三卷。
== 子孙 ==
* 子:张元恭,建中四年(783年)与父一同被杀。追赠礼部员外郎。
** 孙:张群,字群,元恭长子,自荫补弘文馆明经、左卫率府仓曹参军,次补右卫录事参军。初仕授河南府河南县尉,自河南尉授汝州梁县令。自梁县令授河南府长水县令。大和八年八月十九日以宿疾动发,乞假寻治,行次福昌县三乡之逆旅,是夜苍卒而殁,享年五十二。家贫子幼,未及西祔中书公之大茔,今度力从宜,改卜河南县清风乡郭村北之原之南原,礼也。公出於荥阳郑氏,外叔祖权为岭南节度使。前娶京兆韦氏,有子二人,元曰赵四,次曰赵五,以叔父申甫无嗣,以赵四继焉。韦氏先公十五年而亡。后娶河内温氏,有一子曰鹤婆,年洎婴孩。
== 參考書目 ==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五
== 家族 ==
出身吴郡张氏,后汉蜀郡太守张睦,字选公,始居吴郡。裔孙张绪为南齐中书令,绪生充为梁左仆射。充生绍,梁零陵郡太守。绍生冲字叔玄,隋汉王侍读。冲生后胤为[[唐太宗]]师,位至国子祭酒。胤生律师,位至雍州长史。
* 曾祖:[[张律师]],雍州长史。
* 祖:[[张义方]],字仪,邢滑苏汉等州刺史。
* 父:[[张齐丘]],朔方节度使、东都留守。
== 生平 ==
其父[[张齐丘|張齐丘]]是[[朔方节度使]],张镒以父廕授左卫兵曹参军。关内副元帅[[郭子仪]]以張鎰為元帅府[[判官]]。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侍御史。乾元初年贬抚州司户参军。再貶晋陵令。江西观察使[[张镐]]表为判官,再迁屯田员外郎。与[[杨绾]]、[[崔祐甫]]友善。大历初年,出京擔任濠州刺史。历官江西、河中观察使。建中二年(781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盧杞]]忌張鎰忠直,以張鎰為鳳翔隴右節度使。張鎰請以[[韋皋]]權知隴州。
建中四年,爆發[[涇原兵變]],德宗逃至奉天(今陝西乾縣)。[[朱泚]]的舊部鳳翔兵馬使[[李楚琳]]作乱,張鎰逃出鳳翔三十里,與二子同時被俘殺。有一女嫁[[蔣義 (唐朝)|蔣義]]。著有《三礼图》九卷、《五经微旨》十四卷、《孟子音义》三卷。
== 子孙 ==
* 子:张元恭,建中四年(783年)与父一同被杀。追赠礼部员外郎。
** 孙:张群,字群,元恭长子,自荫补弘文馆明经、左卫率府仓曹参军,次补右卫录事参军。初仕授河南府河南县尉,自河南尉授汝州梁县令。自梁县令授河南府长水县令。大和八年八月十九日以宿疾动发,乞假寻治,行次福昌县三乡之逆旅,是夜苍卒而殁,享年五十二。家贫子幼,未及西祔中书公之大茔,今度力从宜,改卜河南县清风乡郭村北之原之南原,礼也。公出於荥阳郑氏,外叔祖权为岭南节度使。前娶京兆韦氏,有子二人,元曰赵四,次曰赵五,以叔父申甫无嗣,以赵四继焉。韦氏先公十五年而亡。后娶河内温氏,有一子曰鹤婆,年洎婴孩。
== 參考書目 ==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