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安吏

增加 56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
[[《新安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五绝作品 。此诗与《石壕吏》、《潼关吏》统称“三吏”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ref>[http://www.toutiaoso.com/AZyHwCb61624S/ 读杜甫的“三吏”、“三别”,了解安史之乱中的民生疾苦] 今日头条,发布时间;2017-01-17 10:52:00</ref>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旋即,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叛军,局势十分可喜。然而昏庸的唐肃宗李亨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遂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其余各节度使逃归各自镇守。安庆绪、史思明几乎重又占领洛阳。幸而郭子仪率领他的朔方军拆断河阳桥,才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这一战之后,官军散亡,兵员亟待补充。于是朝廷下令征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首诗。
==作品原文==
《新安吏》<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60fd2cda4806.aspx 《新安吏》] 古诗文网</ref>
[[File:饿新婚别134.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tc.sinaimg.cn/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9_pstatp_com/0b5702399b0de7bace6623f248337404.jpg 原图链接][http://www.toutiaoso.com/AZyHwCb61624S/ 图片来源]]]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我在去新安的路上走过,听到人声喧哗,原来是吏役在村里点名征兵。我便问那些新安县里派来的吏役:“新安这个小县,连年战争,还会有成丁的青年可以入伍吗?”(又一说为:难道新安这个县小到没有成丁的人了吗?)官吏回答说:“昨夜已有兵府文书下达,规定点选十八岁的中男入伍了。”我说:“啊,这些人还是年龄不大的青年,怎么能让他们去守卫东都啊?”肥胖的青年大概家境还不坏,他们都有母亲来送行。瘦弱的青年大多来自贫户,他们都孤零零的,无人陪送。时候已到黄昏,河水东流而去,青山下还有送行者的哭声。我看到如此景象,觉得只好对那些哭泣的人安慰一番,说:“把你们的眼泪收起吧,不要哭坏了眼睛,徒然伤了身体。天地终是一个无情的东西啊! 官军进攻相州,本来希望一二天之内就能平定,岂知把敌人的形势估计错了,以致打了败仗,兵士一营一营地溃散了。伙食就在旧营垒附近供应,训练也在东都近郊。要他们做的工作是掘城壕,也不会深到见水。牧马也是比较轻的任务。况且这一场战争是名正言顺的正义战争,参加的是讨伐叛徒的王师。主将对于兵士,显然是很关心抚养的。你们送行的家属不用哭得很伤心,仆射对兵士仁爱得像父兄一样。”
==注释译文==
[[File:新婚别134.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tc.sinaimg.cn/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3_pstatp_com/5f85d2991098c0ea3b7672bd221381f9.jpg 原图链接][http://www.toutiaoso.com/AZyHwCb61624S/ 图片来源]]]
⑴客:[[杜甫]]自称。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
33,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