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坝县

增加 10,19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阿坝县04.jpg|缩略图|[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6/01df7d17f296459aa76b7bd8176dc421.jpeg 原图连接][https://www.sohu.com/a/323097527_599061 图片来自搜狐网]]]
''' 阿坝县 ''' ,隶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北部 ,位于川 青三省 交汇处 结合部,位于东经101°18′—102°35′,北纬32°18′—33°37′之间 与州内 全县面积10435平方千米。是以藏民族为主体 [[若尔盖 少数民族聚居 ]]、[[红原县]]、[[马尔康县]]、壤塘县和[[甘肃省]][[玛曲县]]、[[青海省]][[久治县]]、[[班玛县]]等7县接壤, 是以牧为主、农牧林兼营的县,属典型的老、少、边、穷、病地 区,是全国罕见的大骨节重病 区。*<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sohu.com/a/217541530_161059 | title=阿坝县的岁月时间轴,一座城,一段记忆,一次寻找….. | date=18 一月 2018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27 三月 2020 }}</ref>
阿坝县 于1951年8月和平解放,1954年1月建县,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全县幅员面积1043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阿坝县辖2镇、2场、17乡,总人口8.16万,全县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1% 属高原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阿坝县旅游资源 世外桃园— 神座景区、莲宝叶则景区、曼则塘湿地、茸安柯河峡谷等自然景观。*<ref>{{ cite web | url=https://m.sohu.com/a/129372901_189010 | title=在阿坝州:有一个很阳光、很美的地方叫阿坝县! | date=20 三月 2017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27 三月 2020 }}</ref> 2017年,阿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07亿元。 2020年2月18日,退出贫困县。
==历史沿革==
唐初,在剑南道设羁鹰州168个,阿坝属松州都督府所辖。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唐太宗决定安抚吐蕃,把一个远房侄女 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占领松州以西地区后,曾从吐蕃腹地 阿里一带移民驻军于此,居住繁衍,游牧耕作。《 安多政教史》载:“吐善以武力撵走唐军后;(藏族)百姓次第定居下来,所以阿坝当有古代守边的吐警士卒血统,宗喀巴时代也有藏族部落(来阿坝)安家”。“多麦南北人民好多都是吐蕃法王派来驻防唐蕃边境的部队之后裔”。
明洪武初年,属潘州卫;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上中下阿坝属松潘卫所辖,称为三阿坝。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阿坝亦纳入松潘厅建制;雍正元年(1723年),授甲尔多、麦桑、安羌官寨为土千户;麻休、恰窝、阿尔根、学玉贡、浪洛为土百户,受松潘厅漳腊营管辖。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属松潘县管辖并形成11个大部落、37个小部落,逐步称为阿坝。  1951年12月,阿坝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  1954年1月,西南行政委员会批准设县。  1956年3月,阿坝正式完成建县。  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废除了统治人民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农奴制度,确立了 社会主义制度。 1990年底,全县行政建置为1镇、5 区、18乡、2场、83个行政村。 1997年,阿坝县面积10369.6平方千米,人口5.4万。辖1个镇、18个乡:阿坝镇、哇尔玛乡、 麦昆乡、 龙藏乡、河支乡、 各莫乡、 甲尔多乡、四洼乡、 德格乡、 安斗乡、 求吉玛乡、 安羌乡、 洛尔达乡、茸安乡、 垮沙乡、柯河乡、 麦尔玛乡、查理乡、 贾洛乡。县政府驻阿坝镇
1954年1月 2000年 西南行政委员会批准设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 总人口达到62312人 1956年3月  2004年 ,阿坝 正式完成建 县辖1个镇、18个乡。  2018年末,阿坝县辖2镇、2场、17乡,总人口8.16万,全县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1%,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2020年2月18日,退出贫困 县。
==行政区划==
===位置境域===
阿坝县 ,地处 位于 青藏高原东南 缘,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四川省 西北部, 位于川 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东北面和东面与若尔盖 红原相连,南面和西南面接马尔康 壤塘,西面和西北面与 海省果洛州的班玛县,久冶县相依,北面与甘肃省甘南州的玛曲县隔黄河相望。在相邻的 三省 结合部 九县中,阿坝县既处于红原、壤塘、若尔盖、马尔康、久冶、班玛、玛曲七县的中心位置,又是班玛、甘德、久冶、玛曲等县到成都的必经之地 区位优势尤为突出。全县幅员面积10435平方公里。 介于东经101°18′—102°35′,北纬32°18′—33°37′之间。 城所在地阿坝镇海拔3290米,城区 积10435 积5.25 平方 千米 公里
===地形地貌===
===气候===
阿坝县境 高原 寒温 半湿润季风气候 ,无明显四季之分,长冬无夏 ,春秋相连, 雨季分明 ,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3.3℃,年均变化在2.7—3.9℃之间, 降水量712毫米 差15.4℃,多年极端最高温28℃, 多年极端最低温-33.9℃ 湿季(5—10月) 多年平均 降水 集中 量为711.7mm 占全 的89平均蒸发量775.6%。 3mm, 年平均 气温3相对温度65%,最大冻土深为1.2-1.3℃,日照充足, 5米。 昼夜温差大,全年无绝对无霜期,相对无霜期33天 。 年均降水量712毫米,湿季(5—10月)降水集中,占全年的89.6%
=== 水文山脉河流===  
阿坝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巴前颜喀拉山槽区, 位于 川西高原北隅长江、黄河支流分水岭河源地带,地形复杂。 全县地貌分为东北丘状高原、平坦高原区;中西部盆地、高原山地区;南部高、中山河谷林区三种不同地貌区域,并有高原山地向高山峡谷过渡的地貌特征, 县境垮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境内有麻尔曲河、阿柯河和贾曲河及其支流和溪沟以及大小海子(高原湖泊)。
==自然资源==
阿坝县土地总面积1565.2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0.30%。林业用地面积318.42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0.96%;非林业用地1200.4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9.03%。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17.71万亩,占36.99%。灌木林地198.31万亩,占62.227%;疏林地1.75万亩,占0.55%;无林地6235亩,占0.19%;苗圃地173亩,占0.005%。
 
===中药材资源===
 
阿坝县境内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县境内 野生动植物中药材品种繁多,量多质好,植物药材有69科179种,主要中药材资源蕴藏量在300万公斤以上。以质优闻名世界的[[冬虫夏草]]、 [[川贝母]]、 [[川赤芍]]、 [[甘松]]、[[羌活]]、[[黄芪]]、[[大黄]]、[[鹿茸]]、[[熊胆]]、[[麝香]]等动植物药材资源十分丰富。
 
===绿色产品资源===
 
县内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日照丰富,昼夜温差较大,具有建立[[青稞]]、[[绿豌豆]]、[[马铃薯]]、[[油菜]]及其它多种经营生产基地的优越条件。除畜产品资源外,川西北草地资源还有提取香精、香料的野草、野花种类繁多、分布广阔。县内还盛产[[松茸]]、 [[蕨菜]]、[[沙棘]]、[[人生果]]等多种野生食用菌类及[[山野菜]]、[[野果]],为无污染天然绿色食品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畜牧业资源===
 
阿坝县草地牧草资源丰富,鲜草贮量极大。草场面积1321万亩, 阿坝县占全县总面积的84.40%,可利用草场面积1074万亩。牧草种类繁多,有55科,182属, 353种,其中饲用植物258种,占草地植物的73%;优势牧草60种,占饲用植物的23%。此外,尚有大量的药用植物和蜜源植物。畜种资源也十分丰富,以饲养草食家畜牦牛、藏系绵羊(贾洛羊)为主,[[山羊]]、[[马]]、驴次之。对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巨大的生产潜力。畜产品均以半野生、半野味、纯天然、无污染著称,是有着广阔市场开发前景的名、优、特、稀绿色食品。我县于2005年成功认证为全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国家对藏区科学种草养畜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夯实草业基础,为开发利用阿坝优势畜种资源,草产品、天然绿色畜产品的深加工提供了可靠保证。
===矿产资源===
阿坝县矿产资源丰富,有褐 [[ ]] [[ 泥炭 ]] [[ ]] [[ ]] [[ ]] [[ ]] [[ ]] [[ ]] [[ ]] [[ ]] 等丰富的矿产资源,褐煤储量达20亿吨。
===水能资源===
阿坝县林木分布多由单一树种或生态特性近似的树种组成单纯林,且垂直带谱明显。分为针阔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主要有子果云杉、黄果冷杉、隐蕊杜鹃、西藏忍冬、刺五加等。菌菇现有97种。珍贵的食用菌有金耳、杯伞、喉头菌、灵芝等。野生动物有164种,其中有川金丝猴、云豹、雪豹、西藏野驴、白纯鹿、白鹤、中华秋沙鸭、金雕、黑颈鹤等。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4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54种。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8年末,阿坝县户籍人口8.16万人,比2017年减少480人,其中:男性4.12万人,女性4.04万人。总人口中:藏族7.72万人,占总人口的94.6%;羌族415人,占总人口的0.5%;回族1714人,占总人口的2.1%;汉族2231人,占总人口的2.7%。
截至2018年末,阿坝县常住人口7.7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9.31%,比2017年高1.21%。人口出生率17.04‰,人口死亡率3.17‰,人口自然增长率13.87‰。
 
===民族===
 
阿坝县以藏族民族为主,有藏族537425人,占总人口的58.7%,羌族169395人,回族29081人,汉族177458人,其他民族1876人,及其他民族主要分布在县城。
==经济==
2017年,阿坝县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万元,同比增长10%;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万元,同比增长7.9%。
 
2018年5月,四川交出2018年第一季度“成绩单”, 阿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8.79亿元,GDP增速4.1%。
===第一产业===
阿坝县境内有藏传佛教寺庙42座,格鲁、萨迦、苯波、觉囊、宁玛五种教派,被誉为藏传佛教文化博览园。
 
===文化信息===
 
古老的阿坝草原孕育了丰富的民族和宗教文化, 阿坝县唐卡、壁画、酥油花、藏戏、神话故事、歌谣、藏医等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扎崇”节是县境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性商贸节日。1985年2月,县委、政府正式恢复扎崇节,将每年公历 6月 15~17日定为节庆日。 阿坝县历史文化悠久,人口以藏族人民为主,因此阿坝县以藏羌文化为文化主流。藏羌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在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被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代建筑,有历史悠久的藏语言文字,有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有医理独特的藏医藏药,有美仑美奂的壁画、唐卡、金铜造像,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民间歌舞,还有大量至今仍在人们口头流传的史诗、歌谣、谚语。
 
===建筑文化===
 
走进阿坝县,就走进了藏式古建筑的艺术殿堂。从上阿坝安斗乡、甲尔多乡到中阿坝、下阿坝的安羌乡、查理乡等广大地区分布着十分独特的土房藏寨建筑群。这些具有千年建筑历史的藏式民居,简直就是一件件以土木作形,以各类线条诡奇,色彩纯净的图案作装饰的艺术品。数十座民居散落于一片山坡,就是一卷民居村落图,千百座民居点缀在宽阔的阿曲河谷,就形成了广袤的青藏高原上难得一见的藏式建筑艺术大观。
 
===服饰文化===
 
阿坝县素有“安多藏族服饰之都”之称,由于独特的区域位置和多样文化的汇聚,再加上商业市场的发育,阿坝县藏族服饰文化发展迅速。多年以来,安多藏族服饰高贵气韵,华美之风,是人们欣赏藏族民间服饰、感受民间艺术氛围的旅游胜地。
==地方特产==
===神座景区===
神座景区 位于阿坝县 东部的查理乡 阿坝县,包括 查理乡 神座村、夺哇村、然木夺村、塔洼村和安羌乡中安村部分地区,有603户3330人,是农牧林兼营区,有耕地 3000余亩,草场65万亩 距城区55千米 森林5万亩 牲畜约5万头。 神座 景区 资源类型多样 风光十分秀丽,古朴秀美的神座 藏寨土房建筑群炊烟缭绕,神座姑娘勤劳美丽,歌声悠扬,一湾清澈的河水从村前吟唱而过,河上古老独特的伸臂桥经幡飘舞,牛羊和农人们从上面悠闲走过,仿佛诉说神座姑娘的美丽传说,寨前山坡上碧翠的仓松翠柏掩映,五彩的阔叶林和灌丛把山峦装点得神奇清幽,树林上猿猴攀跳,珍禽纷飞,树下小兔 资源规模较大 鹿 麝出没 充满生机,寨后宽阔的高山牧场上牧人的帐篷象群星点缀,成群的牛羊在牧场上徜徉,更有藏寨前、山顶富有传奇色彩的藏 域内森 仅有的女神山上,尕巴娜姆女山神日夜守护藏寨。环境优美的 资源、水资源、民俗文化、宗 间溪流边一座座古老的藏传佛 文化等多种资源并存 寺院是喇嘛们修炼的好去处 。   神座景区先后荣获“世外桃源”、“2017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等殊荣。*<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sohu.com/a/323097527_599061 | title=“草原商城”- 阿坝县,草原秘境好吃的、原生态的等你来体验 | date=26 六月 2019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27 三月 2020 }}</ref>
===曼扎塘湿地大草原===
曼扎塘湿地大草原,位于阿坝县东北部,包括麦尔玛、贾洛乡、贾柯牧场等地草原,平均海拔约3400米左右。曼扎塘风景区内有大草原,是川西北藏区的牧场,同时这里也是黄河水系源头涵养地,与若尔盖、红原国家级湿地保护区连成一片。
 
===阿坝夺登寺===
位于四川省阿坝县东北八公里处的 哇尔玛乡政府所属提穷大队第四小队的境内。集众僧的 夺登寺又以其白帽本教之寺的吉祥之地而得名为“梅竹扎西合旋林”而之盛名。夺登寺建寺于藏历第六绕迥木牛年即公元1385年,由本教仁布钦夏甫尼玛增大师奠基而组成僧团。大殿由80根柱头所支撑,取名为“本来寂静桑登林”。前后有十二代本教大师相继维护。藏历第十一绕迥之火马年即公元1666年,由夺登雍仲楚臣将该寺归属给从后藏兴达顶来的本教大师彭措旺杰而变为后藏本教的所属之一,在彭措旺杰的大力帮助和鼎力支持下,又兴建了“兴藏大殿”,取名为“夺登寂静伦珠悦色雍仲林”。之后相继由夺登寺世袭来维护。第八代楚钦第二世楚臣登巴坚赞大师向大知虹身顶礼,将该寺的讲修规范仪则,以及寺内外的规矩都严格进行了规范化管理。
该寺每年大的定期法会有:八次大的法会,四次修供法会、六个大的节日。另外每月上旬都要进行定期的说戒、修供等的仪轨。
该寺收藏有20多卷历住堪布的经卷,大多数经卷都已刻成木刻版进行保存。
 
===阿坝县各莫寺===
 
在阿坝州阿坝县城西北部各莫乡唐麦村,距县城13公里,占地18000平方米,是一座显密兼修的格便派别寺院。为阿坝州三大 格鲁派寺院之一,为黄教六大寺之 拉卜楞寺的分寺这一。建于乾隆56年(1790年),由拉卜楞寺大赤巴贡却 德庆按第二世嘉木祥大活佛之意创建的。原名 法相寺,至今200余年。
 
===阿坝县德普寺===
 
德普寺在今四川省阿坝县德格乡境内,是萨迦派的大寺院,建于公元1844年,是由第四世德普活佛创建的,历代曾涌现了很多为人称道的大成就者。寺庙有一座大佛殿,在殿里正面的佛龛中,有一见得解脱的导师 释迦牟尼佛的大身像,周围有萨迦五祖、萨迦二胜六庄严、十六尊者, 八大菩萨等许多比人大的木刻佛像;有弥勒佛一见有义像、从 尼泊尔迎请的千手千眼大悲观自在菩萨、大白伞盖佛的金身像等许多非常精美的铜像。还有两套佛陀的本生故事的 唐卡画(每套九幅)为主的众多新旧唐卡画。 密宗续部的大殿,修建于1903年,至今未坏,一般很难见到象此殿这样多的金银和木雕。殿中有从甲绒绰斯甲迎请的观自在菩萨像内天然内藏的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像,非常殊胜。
 
===安多藏族民俗文化长廊===
 
生息繁衍于川、甘、青三省结合部的阿坝县各族儿女,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并存。独具一格的高山、草原、峡谷地貌汇聚成了美丽的阿曲河谷,这样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民情风俗,孕育了大度包容的人文精神。使这里被赋予“安多藏族民俗文化长廊”的美誉。
==荣誉称号==
19,0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