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九死一生

增加 71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九死一生2.jpg|缩略图|[http://oss.quketing.com/05wx/0804_039(jsys_hr)/jsys_01q.jpg 原图链接] 九死一生 [https://www.quketing.com/jsys_hr.html 来自趣客厅]]]
  ''' 九死一生 ''' [[ 汉语 ]][[ 成语 ]] ,拼音是jiǔ sǐ yī shēng,意思是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ref>[https://www.zdic.net/hans/%E4%B9%9D%E6%AD%BB%E4%B8%80%E7%94%9F 九死一生 .汉典[引用日期2019-12-25]</ref>
==成语用法==
===示例===
您哥哥剑洞枪林快厮杀, 九死一生 不当个耍。 ◎元· [[ 王仲文 ]] [[ 救孝子 ]] 》第一折
==成语辨析==
[[File:九死一生1.jpg|缩略图|左|[https://www.feikong.cc/vod-read-id-92288.html 原图链接] 九死一生 [https://www.feikong.cc/vod-read-id-92288.html 来自飞空精品影院]]] 【近义词】 [[ 死里逃生]]、[[岌岌可危]],[[千钧一发]]
【反义词】 [[ 安如磐石 ]] [[ 安如泰山]]、[[安然无恙]]<ref>[]</ref>
==成语出处==
[[ 战国 ]] ·楚· [[ 屈原 ]] [[ 离骚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唐·[[ 刘良 ]] 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引证解释==
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战国 《[[喻世明言]] 卷十九 · 楚·屈原《离骚 [[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 蛮烟瘴疫, 九死 其犹未悔 一生,欲待不去,奈日暮途穷 。”  《[[隋 ·刘良注 演义]]》第十三回 :“ 凡解进府去的人……十人解进, 九死 一生 ;未足悔恨 。”
元·王仲文 清 [[曹雪芹]] 救孝子 [[红楼梦]] 》第 一折 七回 您哥哥剑洞枪林快厮杀, 你祖宗 九死一生 挣下这个家业,到如今 当个耍 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 <ref>[]</ref>
《喻世明言 卷十九.杨谦之客舫遇侠僧》:“蛮烟瘴疫,九死一生,欲待不去,奈日暮途穷。”==成语典故==
《隋唐演义》第十三回:“凡解进府去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 爱国诗 ……十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解进,九死一生 .也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
清 曹雪芹 《红楼梦》第七回:你祖宗九死一 屈原出 挣下这个 于楚国的贵族 庭.自幼勤奋好学 志向远大。屈原早年受 如今不报我 楚怀王重视.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的职务。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 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 反和我充起 对外坚决 张联合[[齐国]]抵抗[[秦国]],使楚国国力一度增强。由于楚怀王的令尹[[ 兰]]、大夫[[靳尚]]等人的嫉妒,屈原遭到同朝小人的诬陷,楚怀王便疏远 屈原 <ref>[]</ref>
==成语典故==公元前304年,屈原因竭力反对楚怀王背弃齐国联合秦国,遭到第一次流放,被流放到汉北地区。[[楚顷襄王]]六年,屈原写诗表达爱国忠心,指出了楚怀王客死他乡的真正原因。令尹子兰指使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使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 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了中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诗中曲折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政治理想以及自己不公正的遭遇。 蕴含“九死一生”的是《离骚》第四章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我心中迫求的东西,即使多次死亡也不后悔)。诗人一再遭遇挫折,陷入孤独绝望的境地。但他为了坚持自己纯洁的理想和高尚的操守,[[矢志不渝]],连死亡也不能让他退却。
屈原,名平,字原 公元前278年 末期 大将[[白起]]带兵攻破了 楚国 丹阳(今湖北柹(fei)归)人 国都 。屈原 是中 满怀着对 文学史上伟大 家和人民 爱国诗人 无限深情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在绝望 爱国志士 悲愤之中,于同年5月投[[汨罗江]]而死 <ref>[]</ref>
屈原出生于楚国的贵族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屈原早年受到楚怀王重视.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的职务。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对 == 坚决主张联合齐国抵抗秦国,使楚国国力一度增强。由于楚怀王的令尹子兰、大夫靳尚等人的嫉妒,屈原遭到同朝小人的诬陷,楚怀王便疏远了屈原。文翻译==
公元前304年,屈原因竭力反对楚怀王背弃齐国联合秦国,遭到第一次流放,被流放到汉北地区。楚顷襄王六年,屈原写诗表达爱国忠心,指出了楚怀王客死他乡的真正原因。令尹子兰指使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使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英语]] nine deaths and still alive (idiom)​; a narrow escape, new lease of life
[[德语]] ein geringe Chance zu 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了中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诗中曲折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政治理想以及自己不公正的遭遇。überleben, eine minimale Chance ins Leben zurückzukehren, eine minimale Chance mit dem Leben davon zu kommen, eine sehr geringe 蕴含“九死一生”的是《离骚》第四章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Überlebenschance ( 这是我心中迫求的东西,即使多次死亡也不后悔S) 。诗人一再遭遇挫折,陷入孤独绝望的境地。但他为了坚持自己纯洁的理想和高尚的操守,矢志不渝,连死亡也不能让他退却。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满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深情,在绝望和悲愤之中,于同年5月投汨罗江而死。<ref>[[法语]]</ref>(expr. idiom.)​ (litt.)​ neuf morts, une vie, une chance minime de s'en sortir vivant
==参考文献==
128,8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