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蝼蛄 ''' (Gryllotalpa spps.)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蝼蛄科昆虫的总称。蝼蛄俗名拉拉蛄,地拉蛄,天蝼,土狗等,是药用昆虫。我国大陆上常见的分布较广的蝼蛄有5种,分别是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金秀蝼蛄(Gryllotalpa jinxiuensis You & Li)、河南蝼蛄(Gryllotalpa henana Cai & Niu)和台湾蝼蛄(Gryllotalpa formosana Shiraki)。一般入药的主要是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药用通常为蝼蛄科昆虫蝼蛄的干燥成虫和大个若虫全体 [ 。 华北蝼蛄主要分布在北方各地,东方蝼蛄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南方危害较重。台湾蝼蛄发生于台湾、广东、广西。普通蝼蛄仅分布在新疆 。* * 中文学名: 蝼蛄 * 英文名: mole cricket * 拉丁学名:Gryllotalpa spps. * 别 称: 拉拉蛄,地拉蛄,天蝼,土狗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 纲: 昆虫纲 * 目: 直翅目Orthoptera * 科:蝼蛄科Grylloidea * 种: 全世界已知约110种。中国记载11种 * 分布区域: 全国分布 == 主要种类 == 蝼蛄(Gryllotalpaspps.)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蝼蛄科昆虫的总称。蝼蛄俗名拉拉蛄,地拉蛄,天蝼,土狗等,是药用昆虫。我国大陆上常见的分布较广的蝼蛄有5种,分别是华北蝼蛄(GryllotalpaunispinaSaussure)、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Burmeister)、金秀蝼蛄(Gryllotalpa jinxiuensisYou & Li)、河南蝼蛄(Gryllotalpa henanaCai & Niu)和台湾蝼蛄(Gryllotalpa formosanaShiraki)。一般入药的主要是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药用通常为蝼蛄科昆虫蝼蛄的干燥成虫和大个若虫全体 。 '''东方蝼蛄''' '''成虫:'''雄成虫体长30 mm,雌成虫体长33 mm。体浅茶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凹陷明显的暗红色长心脏形 斑。前翅短,后翅长,腹部末端近纺锤形。前足为开掘足,腿节内侧外缘较直,缺刻不明显,后足胫节脊侧内缘 有3~4个刺,此点是识别东方蝼蛄的主要特征,腹末具一对尾须 。 '''若虫:'''若虫初孵时乳白色,老熟时体色接近成虫,体长24~28mm 。 '''卵:'''椭圆形,长约2.8mm左右,初产时黄白色,有光泽,渐变黄褐色,最后变为暗紫色 。 '''华北蝼蛄''' '''成虫:'''雌成虫体长45~50mm,雄成虫体长39~45mm。形似东方蝼蛄,但体黄褐至暗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1心脏形红色斑点。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棘1个或消失(此点是区别东方蝼蛄的主要特征),腹部近圆筒形,背面黑褐色,腹面黄褐色,有尾须一对 。 若虫:形似成虫,体较小,初孵时体乳白色,二龄以后变为黄褐色,五六龄后基本与成虫同色 。 卵:椭圆形,初产时长1.6~1.8mm,宽1.1~1.3mm,孵化前长2.4~2.8mm,宽1.5~1] .7mm。初产时黄白色,后变黄褐色,孵化前呈深灰色 。 == 生物学特性 == '''生活史''' 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生活史很长,均以成虫或若虫在土下越冬。华北蝼蛄三年完成一个世代,若虫13龄;东方蝼蛄一年1代或二年1代(东北),若虫共6龄。蝼蛄一年的生活分6个阶段:冬季休眠、春季苏醒、出窝迁移、猖獗危害、越夏产卵、秋季危害 。 '''冬季休眠阶段''' 当气温下降,本地区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向地下活动,一窝一虫,头部朝下,不群居,多在冻土层之下,地下水位之上,以成、若虫越冬,第二年当气温升高到8°C以上时再掉转头向地表移动 。 '''春季苏醒阶段''' 大约从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蝼蛄开始活动。在到达地表后先隆起虚土堆,华北蝼蛄约15cm虚土堆,较大,东方蝼蛄隆起虚土堆约10cm,较小,此时是进行蝼蛄虫情调查和人工扑杀的最佳时机 。 '''出窝迁移阶段''' 5月上旬开始,此时地表出现大量弯曲虚土隧道,并在其上留有一个小孔,蝼蛄已出窝为害。正是这个阶段迁移造成苗根和土壤分离,根部失水,导致苗木死亡 。 '''猖獗危害阶段''' 5月中下旬经过越冬的成、若虫开始大量的取食,满足其产卵和生长发育的需要,造成缺苗断条的现象 。 '''越夏产卵阶段''' 6月下旬至8月上旬,气温增高、天气炎热,两种蝼蛄潜入30~40cm以下的土中越夏并产卵。华北蝼蛄雌虫钻入土中后,先挖隐蔽室,而后在隐蔽室里抱卵。产卵50~500粒。东方蝼蛄产卵前雌虫多在5~10cm深处做一鸭梨形卵室,每室一般产卵30~50粒 。 '''秋季危害阶段''' 8月下旬至9月下旬,越夏成、若虫又上升到土面活动取食补充营养,为越冬作准备。这是一年中第二次为害时期 。 '''温湿度对蝼蛄的影响''' 蝼蛄的活动受土壤温度、湿度的影响很大,气温在12.5~19.8°C,20cm土温在12.5~19.9°C是蝼蛄活动适 宜温度,也是蝼蛄危害期,若温度过高或过低,便潜入土壤深处;土壤相对湿度在20%以上是活动最盛,<15%时活动减弱;土中大量施入未充分腐熟的厩肥、堆肥,易导致蝼蛄发生,受害也就严重 。 '''生活习性''' '''群集性:'''初孵若虫有群集性,怕光、怕风、怕水、孵化后3~6d群集一起,以后分散危害 。 '''趋光性:'''蝼蛄具有强烈的趋光性,在40W黑光灯下可诱到大量蝼蛄,且雌性多于雄性。据观察,蝼蛄对水银灯也有较强的趋性 。 '''趋化性:'''蝼蛄嗜好香甜食物,对煮至半熟的谷子,炒香的豆饼等较为喜好 。 '''趋粪土性:'''对未腐烂的马粪,未腐熟的厩肥有趋性 。 '''喜湿性:'''蝼蛄喜欢在潮湿的土中生活。有“跑湿不跑干”的习性,他栖息在沿河两岸、渠道河旁、苗圃的低洼地、水浇地等处 。 '''有抱卵的习性:'''蝼蛄在产卵前,先挖隐蔽室,而后在隐蔽室里抱卵 。 '''昼伏夜出性:'''蝼蛄在夜晚活动、取食为害和交尾,以21~22时为取食高峰 。 == 分布范围 == 蝼蛄在中国的分布很广,华北蝼蛄主要分布在北纬32度以北地区,包括东北、内蒙古、新疆、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苏北等地。东方蝼蛄几乎遍及中国。台湾蝼蛄只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为害不重。金秀蝼蛄分布在广西。河南蝼蛄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北、陕西和四川等省的山区 。 == 食性与行为特性 == 蝼蛄食性广,可采食菊科、藜科和十字花科等多个科的植物,不仅采食植物叶片,还采食根、茎。温度影响蝼蛄采食,20°C以下,随着温度降低,采食量逐渐减少,活动也逐渐减少,5°C时蝼蛄几乎不再活动,20~25°C有利于蝼蛄采食,高于25°C,采食量又开始下降。 蝼蛄生活于土壤中,在土壤中挖掘洞穴,在挖掘洞穴过程中寻找食物,到了产卵期,就产卵于洞穴中。采用吸水脱脂棉作为介质代替土壤,蝼蛄可在其中挖洞、疾走和鸣叫,并在其中生长、产卵繁殖,完成各种行为活动 。 '''化学成分''' 据文献报道,蝼蛄机体内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十三种氨基酸,分别为天门冬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脯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等。其中脯氨酸含量最高,苏氨酸、天门冬氨酸和酪氨酸含量最低。蝼蛄体内的宏观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也十分丰富,宏观元素有Fe、Mn、Zn、Ti、Se、Sr和Mo等,微量元素有P、K、Ca、Mg等 。 魏道智等人分析了东方蝼蛄干体内的总氮量、游离氨基酸、蛋白质、组成氨基酸的含量,为蝼蛄的质量评价和资源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随后,该实验组又从东方蝼蛄中成功分离得到脂肪酸和甾醇两大类化合物及苯乙酸,分别二十三烯(cis-tricosene)、顺-9-十八碳烯酸-2,3-二羟基丙基酯(9-octadecenoicacid(Z)-,2,3-dihy-droxypropyl ester)、十四烷酸(tetradecanoic acid)、11-十六碳烯酸(11-hexadecenoic acid)、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9-十八碳烯酸(octadec-9-enoic acid)、十八烷酸(octadecanoic acid)、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胆甾5-烯-3-醇(cholest-5-en-3-ol)、麦角甾5,22-二烯-3-醇(ergosta-5,22-dien-3-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psitosterol)、苯乙酸(phenylacetic acid)。这是首次从蝼蛄中分离得到的除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以外的化学成分,为蝼蛄临床药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 == 药用价值 == 据文献报道,蝼蛄是一味药用历史悠久的动物药。中医用于治疗各种水肿,大、小便不利,尿潴留,泌尿系统结石等杂症。蝼蛄味咸,性寒,归膀胱、大肠、小肠经。对于蝼蛄的入药在我国古医学中也颇有讲究。《别录》中记载:“蝼蛄生于东城平泽,夜出者良,夏至日取,暴干。”《本草纲目》中记载:“入药为雄。”《弘景医案》记:“自腰以前甚涩,能止大小便;自腰以后甚利,能下大小便。”可见,蝼蛄的整体入药与部分入药在药理和药性上有很大的差别,也说明了蝼蛄机体的不同器官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差别 。 有关蝼蛄药理方面的研究较少,欧洲蝼蛄的提取物被用于治疗伤口和烧伤,东方蝼蛄的提取物被用于治疗脓肿和溃疡,蝼蛄的提取物处理伤口表皮和伤口愈合的速度比平均速度快。蝼蛄提取物对剥皮基底角质形成细胞化合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加快伤口的愈合。据文献报道,体外试验表明东方蝼蛄提取物对人体癌细胞有细胞毒性 。 我国蝼蛄资源丰富,中医药记载蝼蛄有利尿解毒功效,内用可消水肿利尿,能治跌打损伤,外用可以治疗脓肿疮毒。其中药组方在多种医药典籍中均有记载,各地民间也有广泛的应用。临床上蝼蛄主要用于治疗大小便不通、水肿、肝硬化腹水症,也用于治疗尿潴留、泌尿系统结石、肾炎以及结核病。近年来与蝼蛄相关的各项药学研究正在成为热点。蝼蛄药用有效成分尚不明确,药理与体内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也需深入研究。蝼蛄为动物药品,其毒副作用的研究也应予以重视。随着各方面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蝼蛄很有可能成为一种极有前途、应用更加广泛的动物药材 。 == 主要危害 == 蝼蛄的危害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间接危害和直接危害。直接危害是成虫和若虫咬食植物幼苗的根和嫩茎;间接危害是成虫和若虫在土下活动开掘隧道,使苗根和土壤分离,造成幼苗干枯死亡,致使苗床缺苗断垄,育苗减产或育苗失败 。 == 蝼蛄的饲养技术 == '''建池''' 规模化饲养先建砖灰结构的饲养池。长3 -4米,宽2米,深2米。下部填1米厚的壤土,稍加压实。再填20厘米厚的湿润疏松含农家肥或含腐殖质的土,表面撒一层发酵的牛粪或马粪、碎麦秆、谷糠作为蝼蛄活动的保护层,再松散地放一层长麦秸,玉米芯、稻草等。池口用铁纱笼罩盖以便遮阴和保温 。 '''投种''' 蝼蛄有较强的趋光性,可在每年的4一5月及9一10月,用电灯或黑光灯,在天黑后,于村舍附近的野外诱捕成虫。诱捕到的成虫剔除肢体残缺、瘦小、有病、严重磨损的个体加工成商品,选留优质个体留种。将两种蝼蛄分于不同池内饲养,每池投放虫量每平方米10对 。 '''喂养管理''' 蝼蛄的青饲料有麦苗、谷苗、玉米、高粱、嫩叶、瓜果皮或其他菜叶等,精饲料有煮熟晒干的谷粒、炒香的豆饼、花生饼渣、麦数等。在傍晚投喂,以投的料能吃完为好。青饲料每天投喂,精饲料1一2天投1次。勤投、少投、防霉烂。精料加工成块状可避免和减少霉烂,制作方法及配方如下:禾本科青苗干粉5000克、麦数(炒香)500克、干酵母50克、豆饼粉(炒香)1000克、清水1500毫升。将上述饲料搅拌成稠糊状,压成薄饼切成小块,晒干保存。喂时压碎成米粒大小,投入池中,同时配喂青饲料。蝼蛄饲养池中如气温太高可遮阴或在池周围泼水降温,过于干旱则可在池中泼一些水,增加湿度。冬季可在池边搭风障,池内放秸秆保温 。 '''采收加工''' 人工饲养的蝼蛄,东方蝼蛄每年采收一次,华北蝼蛄隔年采收一次成虫。每年春季将池内20厘米深腐殖土内用大孔筛拣出成虫并除去杂物,留一部分优质虫作种虫,发现土里虫粪较多,结块或有寄生虫螨等,应更换层土。将收到的成虫去头、翅及足,清除内脏,洗净,在烧开的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食用的可直接用鲜虫炸、煎、煮、蒸,加工成风味食品 。 == 防治措施 == 根据蝼蛄的以上习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 '''灯光诱杀''' 蝼蛄趋光性强,可用黑光灯、水银灯、频振诱虫灯、太阳能诱虫灯诱杀,效果较好,能杀死大量的有效虫源。晴朗无风闷热的天气诱集量最多 。 '''林业措施''' 从整地到苗期管理,本着预防为主。深翻土地、适时中耕、清除杂草、改良盐碱地、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等,创造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 '''人工捕杀''' 在春季苏醒尚未迁移时,扒开虚土堆扑杀。蝼蛄可以食用和药用,做好广泛的宣传,可调动广大群众人工捕 捉的积极性,发挥更大作用(但也不能食用过多,蝼蛄有小毒);结合灯光诱集后人工捕杀效果更好 。 '''用马粪鲜草诱杀''' 在苗圃步道间,每隔20m左右挖一小坑,规格30~40×20×6(cm),然后将马粪和切成3~4cm长带水的鲜草放入坑内诱集,加上毒饵更好。次日清晨,可到坑内集中捕杀。另外,水可放入淡盐水,不用加药物,淡盐水对蝼蛄有很强的杀伤力 。 '''毒饵诱杀''' 用2.5%敌杀死乳油、50%辛硫磷乳油、90%美曲膦脂原药0.5kg,加水5kg,拌饵料50kg。饵料煮至半熟或炒七分熟,饵料可选豆饼、麦麸、米糠等,傍晚均匀撒于苗床上,也可用新鲜草或菜切碎,用50%辛硫磷乳油100g加水2~25kg,喷在100kg草上,于傍晚分成小堆放置圃地,诱杀蝼蛄,注意防止家禽中毒 。 '''生物防治''' 在土壤中接种白僵菌,使蝼蛄感染而死,是以菌治虫的防治手段。保护利用天敌,红脚隼、戴胜、喜鹊、黑 枕黄鹂和红尾伯劳等食虫鸟类是蝼蛄的天敌。可在苗圃周围栽植杨、刺槐等防风林,招引益鸟栖息繁殖,以利消灭害虫 。 '''化学防治''' 土壤处理:做苗床前,每667m2用5%辛硫磷(粒剂2.5kg拌细土撒于土表,再翻入土内,或用80%敌敌畏乳油100倍液拌碾碎炒香的豆饼制毒饵,撒于苗床土面;做完床,在苗床上喷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用药量为每667m2为0.75kg,在早晚使用,否则影响药效,因为辛硫磷乳油见光易分解失效。因此,在喷药后表层覆上步道土,残效期为1~2个月。用3%呋喃丹颗粒剂5g/m2,防治地下害虫对苗木不产生药害 。 种子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0.3 kg拌种100 kg,可防治蝼蛄等多种地下害虫,不影响发芽率。使用70%锐胜可分散性种子处理剂进行拌种,其种子表面有保护层,可有效地保护萌发种子不受侵害 。 发生期防治:当发现有成、若虫危害时,喷施有机磷或菊酯类杀虫剂。如土中根施3%氟菊酯颗粒剂、根灌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防治、使用70%锐劲特(氟虫腈)悬浮剂2000倍液灌床防治等 。 ==参考文献=={{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