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方克立

增加 6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方克立'''<ref>[http://www.rmzxb.com.cn/c/2016-09-02/1014377.shtml 方克立:儒学给人智慧],人民日报,2016-09-02</ref>(1938-),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 中国 ]][[ 哲学 ]] 史学会名誉会长,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生院 [[ 教授 ]] [[ 哲学家 ]] ,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 湖南省 ]] 湘潭人,1938年6月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是知名历史学家 [[ 方壮猷 ]] 之子 。1962  1962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并留校任教,后调入南开大学,历任哲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校研究生院副院长。1994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2000年8月离任。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评议组成员、召集人,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会长, [[ 天津市 ]]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国际中国哲学学会驻大陆代表。
==简介==
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84年被评为[[ 天津市]] 劳动模范;1988年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80年代初期,他开创了新儒学的研究,完成国家"八五"社科规划的重点课题,成为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的负责人,在海内外新儒学研究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获得成绩==
 他是中国哲学界知名的 [[ 马克思 ]] 主义学者。从大学时期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接受下来,在几十年的理论研究中加以贯彻,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哲学问题,去观察和解释社会和人生现象,在中国文化、人格修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1994  1994 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他最注重的是对学生人格修养的培养和教育,强调"学习并重,德业双修",要求学生不仅是学习做得好,首先要做人做得好,真正体验、发扬中国哲学的精华。他把精力全用在研究和教学上,认为学术研究是哲学工作者的本分,而培养人才更是个人的乐事和利国利民的大事 。1997  1997 年5月28日 [[ 中央电视台 ]] 东方之子栏目对他的为人与为学作了专题采访报道。他在中国传统哲学范畴研究和现代新儒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中国文化研究方面与张岱年一起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方针,被海外学者视为中国国内马克思主义文化派的代表人物。他多次应邀到 [[ 美国 ]] [[ 法国 ]] [[ 德国 ]] [[ 日本 ]] [[ 新加坡 ]] 等国家和台、港、澳地区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或考察讲学,成为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研究方面的国际知名学者,在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