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郝铭鉴

增加 9 位元組, 4 年前
部分言论
要提高整个社会的语言文字水平,第一步是从语文教育抓起,这是最基本的。这一步不抓好,后面再来补救,往往要事倍功半。语文是基础,如果不把语文教育抓好,那整个教育是有残缺的。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人对教育一贯重视,孔夫子就是教育家,有弟子三千,在那个时代,是不得了的规模。孟母三迁,讲的是教育的故事。中国人的教育意识是非常强烈的。过去我们的教育是怎么进行的?一般来说,大家族会开办家塾,将家族里的孩子聚拢来,请老师来教,《[[红楼梦]]》里就有描写家塾的章节。另一种典型的形式是社会办学,读书人开设文馆,附近的家庭都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读书。古代人的教育,教材无非两大类,一类是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另一类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而教学方法,则可用一句话概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里讲究的是“读”和“悟”。
我自己从事出版工作后,接触过的可以称得上“大家”的超过百人,他们的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经历不同,研究领域也不同比如 [[ 李四光 ]] [[ 苏步青 ]] 等研究领域并非文史哲,但是,这些“大家”,都是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培养出来的,他们的语文基础都非常好,很多人学贯中西。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的思潮、新的文化出现了,历史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教育也翻开新的一页。从[[鲁迅]]回忆自己求学经历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早期的读书和后来的读书是不一样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学校教学内容上。有些内容,以前不会教的,比如数学、物理、天文等自然科学的东西。因为教育中加入了这些新鲜的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视野都和过去不一样了。工业革命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不具备这些知识就无法适应现代生活。教育随之做出改变,知识结构要重新设计。
除了内容的变化,教学的目的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过去读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读书人都有个梦想通过读书改变人生。现在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让一代又一代人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现代语文教育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ref>[http://roll.sohu.com/20120319/n338229285.shtml 郝铭鉴:语言混乱会导致文化滑坡(图)],搜狐,2020-4-5</ref>
 
=荣誉=
曾获 “上海出版奖”和“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全国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等荣誉称号。<ref>[https://www.sohu.com/a/385218963_161795 莫言韩寒郭敬明都被他“抓过小辫”,毕生捍卫汉语尊严的人走了],搜狐,2020-4-5</ref>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