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16
次編輯
變更
三寸之舌
,创建页面,内容为“ File:T0151ec9db527764231.jpg|缩略图|400px|[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三寸之舌&step_word=&hs=0&pn=5&spn=0&di=28930&p…”
[[ File:T0151ec9db527764231.jpg|缩略图|400px|[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三寸之舌&step_word=&hs=0&pn=5&spn=0&di=289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131285672%2C2390342900&os=43147443%2C3214033539&simid=0%2C0&adpicid=0&lpn=0&ln=471&fr=&fmq=1585568457327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b.hiphotos.baidu.com%2Fzhidao%2Fpic%2Fitem%2F9a504fc2d5628535e4549c679bef76c6a7ef633b.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r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q7jfpt5gAzdH3Fjnjlm8mdmnnammm9nlnlnnavaa&gsm=6&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圖鏈接][http://sh 来自光发娱乐]]]
'''三寸之舌''',汉语词汇。拼音为:sān cùn zhī shé,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通常用来形容人善于辩论,据理力争。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近义词==
三寸不烂之舌
==解释==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例子==
他凭着~,使许多人听信了他的谎言。
==成语典故==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
后来。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平原君觉得平时对他毫无印象,考问了他一番后,勉强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惊人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到楚国后,他和同行的19个人谈论起天下大事,头头是道,大家对他的学问和辩才都佩服不已。
平原君与楚平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出结果。19个门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毛遂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却紫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
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赵两国的关系…说明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为了赵国自己。
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就与平原君一起举行了缔约仪式。这样,联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平原君带一行人回到赵国后,和人谈起毛遂这次的功劳,感慨万分他说:“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我识别过的人才,多达上千人,少说也有几百人。自以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国宝。毛先生对楚国的那一席话,胜过了百万雄师!”
从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为上宾。
<ref>[http://ent.sina SM公司],汉辞网</ref>
==视频==
<center>
<big>成语故事三寸之舌</big>
{{#iDisplay:w0529tvj2ay|640|370|qq}}
</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030 國學總論]]
'''三寸之舌''',汉语词汇。拼音为:sān cùn zhī shé,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通常用来形容人善于辩论,据理力争。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近义词==
三寸不烂之舌
==解释==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例子==
他凭着~,使许多人听信了他的谎言。
==成语典故==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
后来。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平原君觉得平时对他毫无印象,考问了他一番后,勉强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惊人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到楚国后,他和同行的19个人谈论起天下大事,头头是道,大家对他的学问和辩才都佩服不已。
平原君与楚平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出结果。19个门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毛遂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却紫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
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赵两国的关系…说明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为了赵国自己。
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就与平原君一起举行了缔约仪式。这样,联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平原君带一行人回到赵国后,和人谈起毛遂这次的功劳,感慨万分他说:“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我识别过的人才,多达上千人,少说也有几百人。自以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国宝。毛先生对楚国的那一席话,胜过了百万雄师!”
从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为上宾。
<ref>[http://ent.sina SM公司],汉辞网</ref>
==视频==
<center>
<big>成语故事三寸之舌</big>
{{#iDisplay:w0529tvj2ay|640|370|qq}}
</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030 國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