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91
次編輯
變更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無編輯摘要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蔡瑞月」是一個臺灣舞蹈界極為重要的名字,曾在大火中付之一炬的由她所成立的中華舞蹈社,堪稱臺灣舞蹈搖籃,孕育了不少臺灣的專業舞者,目前臺灣最重要的編舞家們,幾乎都在此練過舞,國際知名的大師瑪莎葛蘭姆也曾自此停留,是臺灣舞蹈的象徵地。浴火重生的「蔡瑞月舞蹈研究社」被臺北文化局定位為臺北市的舞蹈交流中心,主結構仍保有素樸的日本黑瓦屋頂,除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舞蹈排練室之外,還增設典藏室以陳列臺灣舞蹈史蹟,原來的「最後的華爾滋」咖啡館仍作咖啡館用途,並且也是一個展演空間,此展演空間為一擁有藍天綠地的展演中心,觀賞演出時,可感受到光影變化、微風吹拂,亦能聽見蟲鳴鳥叫,是一處極具藝術沙龍氣息的空間。
研究社內空間可規劃為表演廳、視聽室、露天展演區。其空間靈活使用非固定式隔間。<ref>[http://event.moc.gov.tw/ct.asp?xItem=1552611&ctNode=730&mp=1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ref>
===「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街巷內的「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其前身乃1925年日治時期政府於御成町北方──即,今日中山北路西側雙連一帶──所建造的雙併式木造文官宿舍群;當時,恐怕誰也無法想像,作為判任官居住宿舍使用、蕭肅森嚴的建築物,於日治時期結束8年後,卻悄然轉化成為藝文創作人士往來匯聚、氛圍柔和的舞蹈研究室。
1953年,經歷與默契相犀的詩人夫婿雷石榆,因當時恐共/恐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情勢胎動而硬遭拆散、彼此分隔兩地的冤錯磨難,自火燒島流刑地歷劫歸來的台灣現代舞先驅‧蔡瑞月女士,仍未放棄以舞蹈作為一生志業的信念,於判任官宿舍舊址成立了「蔡瑞月中華舞蹈社」,從事舞蹈教學、創作與演出並引介現代舞觀念進入台灣。
這間舞蹈社的所在之處,亦逐漸成為替台灣舞蹈界累積奠定創作資源及發展基礎的重要基地;1957年4月,舞蹈社更名為「中華舞蹈藝術研究社」,並創立了台灣第一個兒童舞團──「中華兒童舞蹈團」;其後,舊金山芭蕾舞蹈團、日本舞蹈家神原歸逸,以及美國現代舞蹈家金莉娜、黃忠良夫婦,亦先後分別於1957、1958、1967年間,前來蔡瑞月舞蹈社進行交流活動。然而,曾為政治犯的闇影,卻仍狡詐陰森地潛伏隨行:
1981年,雷石榆的好友馬思聰邀約蔡瑞月女士及其子雷大鵬演出《晚霞》舞作,惟遭政府當局干預、迫其更換演出舞者;
1983年,因外國知名舞蹈家來台演出、特別指定蔡瑞月女士演出舞作,該舞作所隱含內容實即為蔡瑞月女士與詩人雷石榆熱戀、締結婚緣、歷經牢獄磨難的故事,但卻遭改名為「龍宮奇緣」,並且蔡瑞月女士及其子雷大鵬又再次因政府當局之干預而遭換角。同年,蔡瑞月母子二人移民澳洲。遠在他鄉的蔡瑞月女士,於澳洲布里斯本仍持續不輟地從事舞蹈創作。
1994年,夫妻緣份顛沛流離近半個世紀的蔡瑞月與雷石榆,終於在中國保定重逢,卻已是一場姻緣無法再續、惆悵歎息的相見再會。同年,蔡瑞月舞蹈社所在址處,亦遭劃定為台北捷運的行控中心,蕭靜文舞蹈劇場於席斯颱風過境來襲之際,發起24小時接力演出活動其中,包含將將3位舞者懸吊至15層樓高空,已表示保存該舞蹈社所在堅定決心的展演
1999年,蔡瑞月舞蹈社所在處,經台北市政府規劃作為「台北舞蹈之家」的高樓設置地,預計將完全拆除該日治時期建築,惟經過古蹟學者的建議,此地被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並以原名稱「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保留為台灣舞蹈史的歷史空間;然而,經指定後的隔日,舞蹈社建築卻遭無名火災侵襲。
蔡瑞月女士的媳婦、同為舞蹈創作者的蕭渥廷女士,雖一度因目睹火場慘狀、過於傷心而需至鄰近馬偕醫院療養,但關心蔡瑞月舞蹈社的眾人,其護衛、重建舞蹈社的決心,並未就此隨著非情火勢一併焚毀殆盡。
2003年,經過漫長的競圖、審議及建築重建修繕過程,蔡瑞月舞蹈社實體部分終於成型再現。
2005年,蔡瑞月女士辭世。不及再見她一手開創、掛心惦念近半生的舞蹈社,再度開放登場的優雅景致。
2006年,蔡瑞月文化基金會取得「蔡瑞月舞蹈研究社」該地的委外經營權。
2007年5月,初夏,
「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再度開館。
隔年,2008年3月,「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經國家文化總會指定為「女性文化地標」。<ref>[https://akiyamaj.pixnet.net/blog/post/24152562 溫柔卻張力飽滿的抵抗點 ──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