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增加 5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我們認為「蔡瑞月舞蹈藝術研究社」建築具有在舞蹈、文化、藝術、歷史、性別、政治、族群融合、都市發展、特殊建築類型等眾多面向的豐富意義與價值,其保存的成功更具有「建築保存概念與態度」上的進步性延伸,且其空間的再利用亦具有上述各項意義的歷史延續性,其保留的價值無庸置疑且無可取代。僅就「蔡瑞月舞蹈藝術研究社」建築保存的價值與理由簡述如后。
一、 就台灣舞蹈發展史而言,「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培育觸發了舞蹈藝術和其他相關領域的無數人才(張小燕、唐寶雲、郭小莊、游好彥…等等),是一個舞蹈、表演藝術發展的『根源性』、『見證性』歷史空間。<br>二、 就台灣文化發展而言,透過此一教學、表演、練習、聚會空間,「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將台灣舞蹈提昇至全國性與國際性的層次,是一個文化、空間連結的歷史性空間。<br>三、 就台灣藝術發展而言,「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不但曾經且持續地匯集了各領域的藝術人才,是一個常民自發性的城市藝術文化之集體記憶的歷史空間。<br>四、 就「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作為蔡瑞月老師的教學場地與居所而言,無疑地,這是一個歷史性、傳奇性的人物最重要的空間見證。<br>五、 就一位五0年代的女性舞蹈專業者而言,「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見證了其成就與典範,更是一個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女性專業舞臺。<br>六、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掙扎在台灣藝術與政治交纏的年代中,其最重要的經營時期所使用的建築空間,對於台灣政治與文化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標示性、警世性與啟示性。<br>七、 蔡瑞月女士以一位本省籍女性舞蹈專業者的身份,在彼時外省族群仍然是社會支配階級的年代中,成為眾多權貴子弟習舞的對象,其教學過程中混和運用了國、台、日語,且傳授了融合各地的民族舞蹈與現代舞,「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無疑是一個族群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空間。<br>八、 就建築物所在的都市位置而言,「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見證了該地區都市區塊與街區路型發展成型的歷史。<br>九、 就建築物在中山北路「國際路線」之都市通道而言,「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對應著蔡瑞月女士一生穿梭在國際舞臺,並表徵了台灣舞蹈藝術進入世界級的成就,其豐富的都市涵構具有不可磨滅的意義。<br>十、 就建築物本體而言,「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不但記錄了日治時期長條形官署宿舍的類型,更透過空間的改造利用,成為目前全台碩果僅存的日治時期舞蹈表演、教學、練習空間,其空間特殊性具有絕對的保存價值,並且無法重塑。<br>十一、 就建築物未曾中輟的舞蹈使用歷史以及空間利用而言,做為舞蹈空間以及城市休憩角隅,並不時流露出節拍聲、舞步聲、練習聲、樂音聲、交談聲和咖啡香,「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保存將提供最具人性和文化歷史性的都市空間經營案例。<br>十二、 就目前該區都市密度與鄰近建築現況,「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形成該地重要的「都市綠洲」之人文歷史地景;其建築型積與使用的文化藝術氣息和可親性,強烈地對比著四周高樓,並連結了鄰近的開放空間,具有重要的都市「空間保持」之意義。<br>十三、 就古蹟保存的經驗與學術性而言,「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的保存象徵著台北市延續了「紫藤廬」、「清真寺」之後,對古蹟保存在概念與態度上的進步性,更具有對特殊專門性空間類型保存的嶄新思維,而不僅在於它的建築技術或美學。<br>
十四、 就古蹟保存運動而言,1994年起的藝術運動帶動橫跨了舞蹈、音樂、服裝、文學、影像、地景、表演、空間等諸多藝文領域的創作和交集,是台灣古蹟保存史在藝術文化領域上上極具深度與廣度的案例。<ref>[http://blog.udn.com/ecomuseum/6764926 陳林頌:台灣現代舞發祥地—蔡瑞月舞蹈社 保存運動的歷史與空間連結]</ref>
8,2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