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張清吉

增加 12 位元組, 4 年前
戰後時期
張清吉在台北以三輪車謀生時,當同業在路邊閒聊等生意,有空便拿起小說讀<ref name="郭士榛"/><ref name="張清吉"/>。
之後接收 [[ 日本 ]] 人遺留的舊書,在1963年創辦長榮書店。長榮書店最早在[[臨沂街]]成立,後來在[[和平東路]]、[[羅斯福路]]和[[中華路 (臺北市)|中華路]]都開過,一度同時有三家店。當時就讀[[台大歷史系]]的[[李敖]]常來書局買禁書。<ref name="張清吉"/>
當長榮書店隔壁的[[文星書店]]被政治力介入關門時,店裡買客人山人海;這番景象使得張清吉見賢思齊,想要出一些真正的好書,遂與[[台大醫學院]]學生[[林衡哲]]合作,將書店改為[[志文出版社]],以《新潮文庫》專門出版國外經典文學。林衡哲看到張清吉出版《哈囉學英語》那種趣味性叢書,不止一次勸說:「張先生,要有一流的文化,才有一流的國家,虎死留皮,人死留名,做一個出版家,你印這種消遣性的書籍,無益社會人心啊......。」<ref name="張清吉"/>
林衡哲自行翻譯的《 [[ 羅素 ]] 回憶集》和《羅素傳》,成了《新潮文庫》的第一、二號作品<ref name="郭士榛"/><ref name="許文貞"/>。這兩本書一出,得到回響非常大,平日不識的學者[[陳鼓應]]、[[殷海光]]親自前來肯定。林衡哲得知書獲得好評,也是興奮不已,並一口氣著手規劃十多本書,也介紹許多同學一起加入翻譯的行列<ref name="張清吉"/>。
《文訊》雜誌總編輯 [[ 封德屏 ]] 表示,《新潮文庫》是當年文藝青年、知識分子必備,把西方、日本的思想家、文學作家都帶進台灣,不只有軟性的書,也有硬知識,乃知識普及化的重要推手<ref name="許文貞"/>。[[鄭麗君]]表示此文庫影響了自己日後從工學院轉讀哲學系<ref name="凌美雪"/>。
志文出版社前主編[[曹永洋]]透露,《新潮文庫》五百多本的多數導讀都是張清吉親自撰寫。他曾跟張清吉去過一趟日本,發現他同一本外文書要買十幾個版本,全部讀完後再自己下筆寫導讀。<ref name="郭士榛"/>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