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轴线

增加 26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国家规划==
2005年[[国务院]]批准北京市的总体规划,确定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格局 <ref>[http://www.china.com.cn/news/60years/2009-08/19/content_18364867.htm 北京60年更新6版规划 专家揭秘多中心规划确立],中国网,2009-08-19</ref> 。这两轴一个是南北的中轴,是[[历史]]上的中轴线;东西这条中轴是新形成的,即1949年以后,经过[[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从西到东的一条中轴线。两条中轴线构成一个十字构架,东西中轴线代表了当代北京发展的一个脉络,南北中轴线则印证了北京历史的一个脉络。
早期的中轴线理念是十字轴线对称,[[西汉]]长安受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而形成了无轴线理念,到了魏晋唐[[洛阳]]时期受皇权的影响形成了“宫殿前导型”,经过[[宋朝]][[汴梁]]、[[金朝]]中都到了[[元朝]]大都,正式形成了“前朝后市”型,这个中轴线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政治]]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最后形成整体贯通是在明清时期。在历代都城中,[[唐朝]]长安中轴线最长,为8.65公里,除去宫殿,实为7.16公里。洛阳虽贯通南北,长6.8公里,但偏于一侧,所以说整体贯通的中轴线最长的是北京中轴线,总长7.86公里。
==格局==
北京的中轴线空间格局是,前导:燕墩及乾隆碑。燕墩在永定门外,俗称烟墩,是一座高约8米的墩台,其上竖有清朝乾隆皇帝御制石碑一座,碑上用满、汉文字刻着[[乾隆]]皇帝撰写的《[[帝都篇]]》和《帝京篇》两篇碑文,记述了燕京建都的概况,是北京城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 <ref>[http://www.china-visit.com/beijing/destination/7575.html 燕墩],中国旅游网</ref> 。天街:永定门外石桥——天桥,长1650米。永定门没有闸楼,从箭楼底下就直通过去了,[[城楼]]和箭楼之间有一圈瓮城。在外城中有个城门比较大,那就是广安门,当时进北京城的人,很少进永定门,一般走[[广安门]],因为广安门外是通往中原和南方的主要官道。从[[永定门]]进来后是天街,一左一右是天坛和先农坛。明朝时天坛叫天地坛,天和地合祭。先农坛叫山川坛,[[祭祀]]的是天下的名山大川。南城商街:天桥——棋盘街,长1780米。天坛和先农坛北墙外有一条由西向东的水沟,叫作龙须沟,意思是天街是一条龙,水沟就好像龙嘴的两条须。龙须沟穿过天街有桥,叫作天桥。再往北,是[[正阳门]]。北京内城九个城门里,只有正阳门是两个闸楼,两边进,正阳门瓮城里有两个庙,东边的叫观音庙,西边叫关帝庙,进城以后就是棋盘街。
==视频==
40,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