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自來水博物館

增加 18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自來水博物館.jpg |thumb |400px|有框|左|自來水博物館[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details/28 照片來自travel.taipei]]]
'''自來水博物館''' 臺灣早在清朝劉銘傳時期,即於臺北北門街(今衡陽路)、石坊街(今博愛路)、西門街等處,開鑿深井供水,為臺北公共給水之始。日人治臺之初,展開自來水設施之規劃。陸續完成取水口、唧筒室建築與設備,輸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等,1909年淨水場開始供水,出水量20,000噸,用水人口12萬人,並命名為臺北水源地慢濾場,從此臺北自來水開始邁入現代化之供水系統。<br>
光復之後因應用水需求,臺北市政府數次擴建抽水、淨水設施,持續引用新店溪的水供給臺北地區的用水。直到民國66年,唧筒室正式完成「抽取原水、輸送淨水」之使命,功成身退。自1908創建迄今己有百餘年的歷史,民國82年六月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後經臺北自來水事業處斥資修護,恢復唧筒室之原貌,並多方蒐集有關自來水歷史的照片及器材,充實整體內容與相關周邊設備,完成全國首座自來水博物館,於民國87年開放參觀。<br>
博物館外觀仿照西洋巴洛克風格的建築設計,外型典雅復古,並且配合抽水需求而做特別的功能設計。館內陳列著臺灣現代化自來水開展的過程,呈現先人開發水資源的歷史演進,包括古董級的抽水設備,各式檢修設備以及消防設備等,都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見證。並且可經由實地參觀自來水的處理過程,包括現代化的加藥消毒、嚴格的品質監控,讓人實際體會水資源的得來不易。<br>
位於台北市永福橋旁,公館的思源路上,為台灣第一座自來水博物館,博物館整體腹地達約7、8000坪,民國66年,唧筒室完成『抽取原水、輸送淨水』之使命,功成身退。自1908創建迄今己有將近100年的歷史,82年6月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同年9月27日第一次自來水博物館對外開放二周供民眾參觀。台北自來水事業處依據該報告於87年5月斥資8000多萬元修護,恢復唧筒室原貌,並多方蒐集有關自來水歷史的照片及器材,充實整體內容與相關周邊設備,完成全國首座自來水博物館,並且在91年8月底新增自來水博物館範圍,目前自來水博物館購票處主要為汀州路和思源路交叉口附近,替台北市民提供周休二日的最佳去處。<br>
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建於日據時期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 歷史將近百年。 民國82年被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民國89年成立自來水博物館,對外開放。 開放參觀後,這棟充滿巴洛克風格的西洋古建築迅速受到遊客的矚目,成為婚紗攝影的熱門景點。 <br>
台北市最早的公共給水設施可追溯自光緒十一年(1885年),台灣巡撫劉銘傳於台北城內 的開鑿深井取水,以供應當時城內用水之需,但規模及範圍很小。台北市現代化的自來水設施始於 日據初期。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日本接管台灣,為改善台北的衛生條件,即開始規劃自來水的供水系統。 第二年,聘雇英人威廉.巴爾頓(William K. Burton)來台進行全台衛生工程及台北市自來水工程的調查工作。 <br>
明治四十年(1907年),總督府根據巴爾頓(William K. Burton)建議,在公館觀音山山腳下的新店溪 畔設置取水口,抽水至觀音山麓的淨水廠,每日可出水二萬噸。然後用抽水機將淨化後的水抽至山頂的 蓄水池,藉由重力流方式供應台北市十二萬人口的用水。「台北水源地唧筒室」是當時放置抽水機的機房, 這個唧筒室一直使用至台灣光復後。民國六十六年(1977年),新店溪下游污染日益嚴重,於是取水口移至 上游的青潭堰,唧筒室才功成身退,成為今日的「自來水博物館」。 <br>
===自來水博物館建築風格===
自來水博物館外型仿自古希臘神殿,建築品味特殊。由歐洲工程技師引進的新古典主義形式建築,融合古希臘、羅馬及巴洛克等建築風格,自來水博物館建築的正立面,有一長串半圓弧形的列柱,內部屋架為鋼骨構造,窗格以鐵件鑄造,後方整排外開式的綠色木窗櫺,坐在充滿歷史痕跡的洗石階梯上,斑駁又帶點裂痕的列柱將景深拉得深又廣。自來水博物館建築的正立面擁有勳章飾的山牆,與花草牆飾等,歐洲風味濃厚。<br>
===自來水博物館設備===
自來水博物館館藏設備有抽水機組設備、液體啟動器、清水抽水機配電盤、抽氣泵浦、水位指示器、水池水位計、抽水機組設備、原水抽水機配電盤、配電變壓器等設備,自來水博物館館內設有放映室,詳細解說自來水廠歷史背景,讓民眾能好好了解。自來水博物館晚間亦開放到10點,讓喜歡夜間攝影的朋友,美麗的燈光,正式取景的最佳時機。<br>
===自來水園區簡介===
自來水園區規劃有許多主題區,例如水源地苗圃、生態景觀步道、管材雕塑區、輸配水器材區、公館淨水場、水鄉庭園、公館水岸廣場、親水體驗教育區、量水室古蹟廣場、自來水博物館等等,不僅讓民眾認識自來水的相關訊息,是民眾夏日消暑的去處,同時也是新人婚紗攝影、戶外教學最佳地點喔。自來水博物館讓中正區景點旅遊不單調中正區旅遊除了自來水博物館外,還有中正紀念堂、觀音山蓄水池、觀音山步道、公園處苗圃、植物園、郵政博物館等,這一連串的景點,都是台北旅遊勝地,因此中正區旅館業者的興起,讓國外人士來到台北旅遊,能夠更盡興的玩完台北市,造就中正區旅遊的風潮,讓台北成為世界聞名的觀光勝地。<br>
自來水博物館讓中正區景點旅遊不單調中正區旅遊除了自來水博物館外,還有中正紀念堂、觀音山蓄水池、觀音山步道、公園處苗圃、植物園、郵政博物館等,這一連串的景點,都是台北旅遊勝地,因此中正區旅館業者的興起,讓國外人士來到台北旅遊,能夠更盡興的玩完台北市,造就中正區旅遊的風潮,讓台北成為世界聞名的觀光勝地。<br>  自來水園區位於台北市思源路、永福橋旁,鄰近公館商圈和台灣大學,總佔地面積約17公頃,自民國91年8月23日正式啟用。自來水園區規劃出許多主題區,讓民眾認識許多自來水的相關訊息,亦是民眾夏日消暑的好去處!<br>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br>台北自來水事業處/洽詢電話 02-87335678<br>
===景觀特色===
整體腹地約7、8000坪,自1908創建迄今已逾百年歷史,更於1992年受列三級古蹟,主體外觀融合古希臘、羅馬及巴洛克等建築風格。<br>
===營業(開放)時間===
夏季:七、八月,09:00-20:00 (售票至19:00)<br>非夏季:九月至隔年六月,09:00-18:00 (售票至17:00)<br>※週一休園 (逢連續假日照常營業)<br>
===服務設施===
一、 失物認領服務<br>(一)、遊客若拾得遺失物,請交由園區服務人員點收處理。 <br>(二)、遊客發現隨身物品遺失時,請電洽或親至售票亭詢問處填寫『遺失物代尋申請書 』 後廣播協尋。 <br>(三)、遊客認領遺失物時,須能證明其為遺失物之所有人。若由代理人認領,須持本人及所有人之身分證件,始得辦理遺失物領回手續。 <br>二、 廣播服務--兒童走失、失物協尋等服務 <br>三、 場地租借--辦理活動或拍攝商業影片者均須事先申請租借場地,經核准付費後使用 設施。為維護園區古蹟之完整性,請勿破壞古蹟或損及相關設施。<br>
===費用簡介===
夏季(7~8月):<br>全票NT$80;適用一般民眾<br>優待票NT$60;國中(含)以上學生、軍警<br>博愛票NT$40;65歲以上年長者、身高110公分以上未滿12歲兒童<br>校外教學票NT$40;適用學校團體<br>團體票原票價8折優待;適用30人以上團體(除校外教學團體外)<br>
其餘月份:<br>全票NT$50;適用一般民眾<br>優待票NT$60;國中(含)以上學生、軍警<br>博愛票NT$25;65歲以上年長者、身高110公分以上未滿12歲兒童<br>校外教學票NT$25;適用學校團體<br>團體票原票價8折優待;適用30人以上團體(除校外教學團體外)<br>◎以上費用僅提供參考,請以現場公告為準,不另行通知!<br>
===停車場===
自來水博物館內提供永福停車場及園區停車場二個停車場<br>小客車NT$50/次,大客車免費。<br>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br>1、國道一號:由松江路交流道下,轉建國高架道路南行至和平東路出口,續行辛亥路於三軍總醫院前轉汀洲路,至思源路右轉即可到達自來水博物館。<br>2、國道三號:由台北聯絡道下辛亥路端,接基隆路轉汀洲路至思源路左轉即可到達自來水博物館。<br>
★ 搭乘大眾運輸:<br>1、捷運:搭乘捷運新店線至公館站,出4號出口處往永福穚方向步行即可到達自來水博物館。<br>2、公車:0南、1、30、52、74、106、109、115、208、236、251、252、253、 254、278、280、284、290、291、311、505、510、606、626、642、 643、644、648、649、907路公車,或新店客運、欣欣客運、指南客運1、2至公館站,沿羅斯福路四段24巷轉入思源路即可到達自來水博物館。 <br> <ref>[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scenery1068.html 自來水博物館-旅遊導覽]</ref>
8,2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