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
次編輯
變更
臺南左鎮化石園區
,無編輯摘要
菜寮溪出土化石不計其數,1970年代,業餘化石愛好者在菜寮溪撿拾左鎮人頭蓋骨,經國外實驗室分析研判距今約3000年前;後又發現犀牛牙齒,經由台日學者與臺灣省立博物館團隊的合作,挖掘出完整度甚高的犀牛化石,生存在約距今90萬年前到45萬年前,命名為早坂中國犀,在臺灣脊椎動物化石發掘紀錄中,這是動員組織最具規模的一次。隨著左鎮動物群的化石出土,菜寮溪流域成為化石研究之重鎮。1978年,光榮國小成立鄉土文物室,展出師生長年於菜寮溪撿拾、收藏逾千件化石,引起外界重視,更吸引省主席林洋港與臺南縣長楊寶發參觀,在各方奔走下,1981年菜寮化石館啟用。<BR>
左鎮化石園區累計收藏猛獁象、劍齒象、古鹿、鱷魚、貝類等海相和陸相生物化石,大量陸相脊椎動物化石出土是一大特色,加上左鎮人頭骨碎片、早坂中國犀復原骨架等蒐藏品,可謂臺灣無可取代的化石寶庫。如今,左鎮化石園區從單一館舍蛻變、擴展為五大展館。<BR>
自然史教育館模擬左鎮的地層岩壁,在這裡能體驗多元互動裝置,如化石挖掘、河床化石觀察;故事館介紹新化丘陵,展示包含新港文書在內的西拉雅族文物,認識「化石爺爺」陳春木一生採集化石的貢獻;生命演化館呈現海洋生物的搶灘戰,曾經稱霸地球的恐龍坐落在中庭,之後哺乳動物崛起於歷史舞台,見證生命演化的繁盛與衰落;化石館設置擴增實境互動沙盤,能了解菜寮溪流域化石的來源,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早坂中國犀全身骨架化石;探索館揭曉左鎮人之謎,走近化石清修室則能一睹化石的復原實況;到彩繪魔法互動教室,和自己著色的菜寮流域生物群互動和餵食。如同園區的公共藝術逆走鐘,鼓勵人們勇於質疑、勇於逆向思考的精神,古老的化石引領人們回溯過去,宛如時間之神贈予的寶藏,使我們有機會打開身歷其境的想像,永保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心。<refname=”INFO”>[https://fossil.tnc.gov.tw/content/index.php?m2=96 臺南左鎮化石園區園區簡介]</ref>
===園區LOGO===
臺南左鎮化石園區LOGO中間是是早坂中國犀的化石,西元1971-1972年間,古生物學界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考古學者在左鎮挖掘出迄今最完整的古犀牛化石,因為化石未受磨損,加上小範圍內發現同一體大量的骨骼,推測應為原地埋藏,命名為「中國犀牛早坂氏亞種」,簡稱「早坂中國犀」,紀念對於菜寮溪流域化石研究有重大貢獻的早坂一郎教授,也是園區的鎮館之寶。<ref>[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FOSSIL/posts/607903196378600 臺南左鎮化石園區LOGO]</ref>
==展覽館介紹==
化石園區共分為以下幾個館別:自然史教育館、故事館、生命演化館、化石館、探索館、雨豆樹廣場。<ref>[https://fossil.tnc.gov.tw/content/index.php?m2name=25 各館平面圖及介紹]<”INFO”/ref>
===自然史教育館===
一樓及二樓以中生代及新生代的背景,探討兩生代中,最具代表性的生物:爬行類及哺乳類動物。 藉由爬行類及哺乳類動物的骨骼及兩生代間的時空背景、相關植物做對比介紹。地下一樓右側為模擬左鎮菜寮地層的剖面,埋藏貝類及碎骨化石;接著觀看此地區的六大地段的地質剖面:沉積-大自然的時間與空間,由地質可知我們化石的生長階層後,讓民眾動手操作了解化石的形成方式:沈積、礦化及風化等,並由地景復原得知菜寮溪流域的還原場景及特殊的河床環境;取得化石後,需至清修教室學習清修的技術,並至庖丁解牛了解各個化石部位的骨骼構造及特殊用途。
售票時間:週三至週一,08:50~16:00<BR>
截止入場時間:16:30<BR>
休館時間:每逢週二全天及除夕休館<ref>[https://fossil.tnc.gov.tw/content/index.php?m2name=51 臺南左鎮化石園區開放時間]<”INFO”/ref>
===票價資訊===
{| class="wikitable" cellpadding="2" align="center" valign="center"
! scope="col" width="70" | 票別
! scope="col" width="70" | 票價
! scope="col" width="300" | 說明<ref>[https://fossil.tnc.gov.tw/content/index.php?m2name=52 臺南左鎮化石園區票價資訊]<”INFO”/ref>
|-
|align="center"| 全票